-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和宏觀經濟政策
黨的十八大科學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奮斗歷程和歷史性成就,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也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我們既要看到形勢的積極方面,堅定信心,也要看到形勢的復雜性,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兢兢業業、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扎實開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這里,著重對經濟增長和物價總水平兩個指標作些說明。
關于經濟增長目標。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各方面高度關注。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7.5%左右,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這些年,我國制造業積累了較大產能,基礎設施狀況大為改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儲蓄率較高,勞動力總量仍然很大。必須優化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為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條件,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穩定環境;必須使經濟增長與潛在增長率相協調,與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和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權衡,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左右是必要的、適宜的,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關于物價總水平。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始終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去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到2.6%,這是我們控制通貨膨脹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也與經濟運行整體態勢有關。今年通貨膨脹壓力仍然較大,主要是:我國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農產品和服務類價格都存在上漲壓力;主要發達國家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并不斷加碼,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理順能源資源價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間;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有1個百分點。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選擇。要切實保障重要商品供給,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強市場價格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去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代地方發債3500億元。這主要是考慮到結構性減稅的滯后效應,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但財政剛性支出增加,特別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是必要的。同時,目前我國債務負擔率相對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總體上處于安全水平。二是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完善試點辦法,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三是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向教育、醫藥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管網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民生工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四是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積極推進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建設,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水平。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穩定物價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平衡。一是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不斷優化監管標準和監管方式。二是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持,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三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對局部和區域性風險以及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風險的監管,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