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動漫集團原監事會主席、文化學者徐世丕 中國網 孫世麒
中國網:
十八大報告中還提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其實兩者并不是那么容易統一,比如演藝團體、電視臺要自負盈虧,就得向“錢”看齊,因為要生存嘛,您覺得社會上的“三俗”問題是不是這些原因呢?
徐世丕:
我覺得這些年來一直都有,有人認為這是不是沖突很大。我覺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它確實也有沖突,但它不是絕對對立的,它一定是可以統一的,其實矛盾論來講,對立和統一它才是規律,事實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還是古今中外。就文化產品而言,叫好又叫座總是勝過了一些叫好但不叫座的文化產品。這是事實,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才是我們整個中國文化生活發展所需要的東西,因為這是由社會主流文化需求所決定的,不能說整個社會大多數人一天喜歡看腐朽、低俗的東西,整個社會主流它不是這樣的,因此,叫好又叫座才是文化生產,文化創造,文化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011年,我們國家演藝領域的發展報告是我撰寫的,其中有幾個例子,2011年全國實行了企業核算制度的文藝團體,就是劇團、演藝團體,它包括國有的,也包括民營的,也包括社會上綜合體制那種劇團,總共有4772個,其中民營劇團有3113個,占了65.3%。那么是不是按照大家來說,民營企業肯定只是追求經濟效益,不追求社會效益?不是這樣。很多民營劇團,比如說楊麗萍的劇團,陳佩斯的劇團,北京天創國際就是典型的民營劇團,他們的產品是叫好又叫座,全國實行了全國運作,他們不是按老的事業單位運作的劇團,2011年的利潤總額達到12億多,是2010年的2.2倍,一下子翻2.2倍,而且和2007年相比是它的10倍,所以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的藝術表演團體的概念,它其實是讓劇團真正回歸到文化市場、演出市場主體地位的努力。所以,改革應該是得到肯定的。
徐世丕:
如果走市場化肯定是只講求經濟效益,或者不講究社會效益,事實上有很多作品,比如山西的《立秋》已經完成了600場,出國、出省,到處去演出,一個大型的話劇在中國的演藝史上是比較少見的,這幾年當中能演那么多場。銀川有一個原創舞劇《月上賀蘭》,僅僅才一年演出380多場,月收入400萬,演員收入增加了25%。上海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雜技公司推出的《時空之旅》雜技演出,我去看過,很精彩,天天兩場以上,現在他們的票房總收入已經超過2.5億。這些作品你能說它的不講究社會效益嗎?肯定講究社會效益。十八大報告里提出一句話,“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這是兩段話,實際是一個概念,不能夠把它分割了,我們只講社會效益,后面不講經濟效益,那不對。要放在首位,同時要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樣的作品較好又叫座,才能走得遠。好的作品沒有經濟效益,說白了消費者少了,看的人少了,影響面也小。所以真正發揮大的社會效益還是要講究經濟效益。
中國網:
讓兩者達到雙贏。
徐世丕:
對。
中國網:
十八大報告中還提到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您認為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核心是什么呢?
徐世丕:
我覺得增強文化的競爭力實際就是文化軟實力的問題,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這些年從國外引進的,那是約瑟夫·耐提出的,約瑟夫·耐這些年又對這個概念做了豐富,他特別強調軟實力和硬實力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軟實力是通過吸引,而不是通過強制,也不是通過誘惑,所以說你的文化產品,包括文化軟實力,你要提升競爭力首先要改善你的文化生產,文化創造的質量意識,而且在理念上我們要體現先進性,包括對于人類社會的一些共同價值觀的認同。
中國網:
找到普世價值?
徐世丕:
我們不能夠打上過去很多年文化產品的標簽,給自己打上特別濃的意識形態的印記,這樣就讓接受者產生一種心理障礙,因為我們文化產品走出去面對全社會,對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層面的需求、價值觀不一樣,這種情況下要讓更多的人接受,讓你的產品具有競爭力,不僅是精神產品的先進性,而且也要體現藝術層面的先進性。我們的產品“走出去”在國外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些作品在國外非常受歡迎,相反我們電影走出去的角度這些年雖然有很大的突破,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時候只是從我們的愛好出發,沒有考慮受眾的愛好。我覺得文化生產必須考慮接受者的愛好,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才能夠對路,叫好又叫座一定是個客觀的標準,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三者不可缺,都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
十八大報告中還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關于核心價值的問題前兩年我們就有很多的討論,您怎么理解十八大報告中“核心價值”的闡述?
徐世丕:
核心價值問題這兩年大家都非常關注,特別是很多社會現實,前些年報道了很多事件,比如“小悅悅事件”大家都記憶猶新,為什么我們的社會是這樣子呢?很多傳統道德的東西得不到弘揚呢?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體系價值提到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其實這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性的,但我們特別欣喜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其實變化非常大,大家看“感動中國”,那些在基層默默無私做著奉獻的先進人物,他們沒有為了自己圖什么,一生都在做著默默的貢獻,但過去我們對他們宣傳得太少,我們想的是誰更有錢,誰怎么揮霍,這些障礙影響了大家的觀念,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非常重要。
徐世丕:
共同的理念價值非常重要,我們先進文化的影響非常重要,傳統文化當中要發揮和弘揚它的精華非常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些年來大家都特別關心,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到前面我說的24個字,這24個字從三個層面談了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那三個層面一是國家層面,它是很重要的。國家層面對于核心價值體系有一些什么要求呢?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四個詞,我們國家要富強,要文明,要民主,要和諧,從公民、社會的角度倡導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制,這都是和大家息息相關的。從公民個人的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實都是對現在現實生活當中非常具有針對性的,某種程度上我們在這方面有缺失,還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一定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起來大家全部變得高尚,這不可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道德體系,基本道德規范,價值觀等等都受各方面影響。所以,十八大再次把這個問題放到整個文化建設第一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我們深思,而且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我們真的這么做了,一步步,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好。
中國網: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會成為中國發展新的增長點,由于時間關系,在節目的最后,您是不是給我們廣大網友分析一下這個新的增長點發展動力在哪兒?它的發展趨勢如何?
徐世丕:
我覺得文化產業在未來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會取得非常重要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前面十六大以來這十年已經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我們的文化產業在各個層面取得的成績非常突出。這里有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們文化產業取得的成績。電影2011年達到了131億(票房收入),有時候我們在發布文化產業數據的時候只是說到電影、影視和出版,沒有說演藝,其實演藝這塊值得關注。2011年的演藝產業我們總共6000多個劇團,其中民營占了大多數,這6000多個劇團在經過轉企改制以后,創造的整個2011年的產值是152億,實際超過了電影,其中純粹舞臺演出獲得52億。通過這方面能夠看出文化產業發展非常快。
現在大家到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實景演出,尤其是4A級以上的國家經典基本都有實景演出,實景演出實際是演藝事業里的新業態,一次性投入以后可以持續地發展,因為這個景點的游客除了某些特殊的場合,比如自然環境、天氣會有短暫的停止,其他都會持續地發展,和舞臺比較,它應該是個新業態。所以文化產業這一塊應該說隨著整個經濟的發展,到2020年我們經濟在翻一番,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情況下,文化發展是它最大的動力。因為它有了市場需求,有了市場需求,那么文化生產、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都會獲得一個強大的動力。有需求才會有動力,沒有需求生產出來干嗎?那就是浪費了,所以首先是經濟發展,再是文化發展,文化發展給人們帶來的是人們文化消費需求多元化了,分眾化了。
徐世丕:
所謂分眾化,就是這部分人喜歡看這個,比如北京的小劇場話劇很多,在全國也是最多,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迄今為止小劇場戲劇它靠的是分眾的,就是年輕人特別多,年齡的白領非常多,他們都喜歡到小劇場看戲。還可以看到其他方面的需求,前些年的曲藝、傳統戲曲已經很落寞了,甚至有人說它必然要消失了,但非遺以后,就是很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后又恢復起來了。我們國家有300多個劇組,有很多優秀的戲曲藝術只要走向國際是有市場的。
當然,需要我們加以變革,要考慮到接受者。你讓它怎么接受,我們的藝術走到國外的,特別是演藝的,我特別關注這一塊,走到國外是極其受歡迎的,比如北京天創國際,他們的《功夫傳奇》在北京的紅劇場演出,一年365天演出,不停,他們在美國又自己買下一個劇場,又在那兒駐場演出,所以不是沒有需求,不是沒有市場,而是看你的產品做得怎么樣。所以整體來說,十八大報告對文化建設的關注,文化體制改革的關注一定會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個戰略目標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覺得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一定會獲得大踏步,跨越式的發展。
中國網:
非常感謝徐世丕作客今天中國網的演播室,也感謝您今天對十八大報告的精彩解讀。今天中國網“易健特約之十八大訪談”節目到此就結束了,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