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德班氣候大會期間,有外國記者問過我: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GDP老二”,中國人為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做了什么呢?
這里我從自己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傳統生活方式很低碳
就在來德班的前幾天,在中國網上看到一篇題為《老外總結中國人的60個特征》文章,里面列舉的幾個中國人的特征,讓我感到,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觀察非常細致;同時我也突然發現,中國人節儉的生活方式非常符合今天的低碳潮流,比如文章里列舉的“每管牙膏無論貴賤,一定要擠凈用完,非擠到紙一樣薄不可”,“收藏鐵釘、螺帽、費舊電線等五金電器零件,以備修理家用器具之需”。
中國人有著節儉的美德,并養成了很多節儉的習慣,今天在我們身上還時有體現。比如我們效仿父母的教導,節約每一粒糧食、不許孩子碗里有剩飯。我們家的洗澡水也一定攢起來,用來沖馬桶。家里的廢品如易拉罐、汽水瓶、空紙箱甚至是孩子玩壞的塑料玩具,也都被我妻子集中在陽臺的一個角落,攢夠了一定數量,就拿到樓下去賣給騎著三輪車在居民區里收購廢品的人。
我兒子今年6歲,他穿剩的舊衣服,除了奶漬、便漬非常明顯的扔到垃圾堆之外,其余的都要分類:名牌和檔次較高的,送給同事、同學和朋友家的孩子;有些舊的和低檔次的就交給了家里的保姆,由她回鄉時帶到農村送人,多數人是樂意要的。我兒子從小到大穿的衣服里,有一半也是別人送的舊衣服。前幾天單位的一位大姐,還讓我把兒子的衣服給她2歲的孫子留著穿。當然,除了節約之外,在中國傳統習俗里,還有“孩子穿百家衣會長得更健康”這一說,因此體質弱的孩子的家長常常會去找體質壯的孩子的舊衣服給自己的孩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