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過分炒作“用工荒”,將難以真實反映勞動力市場
“看待所謂的‘用工荒’現象,一定要理性客觀。”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認為,在承認“用工荒”現象的確存在并呈現面上蔓延的同時,應該看到,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主流企業并不存在“用工荒”問題,否則企業豈不亂了,經濟發展豈不亂了。
事實上,當許多企業在抱怨“招不著工”的同時,更多的勞動者正為找不到就業崗位而發愁。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信息,我國勞力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城鎮就業缺口約在1200萬。那么,既然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不斷涌入,為何有的企業卻招不到急需的員工?
“‘用工荒’其實是‘技工荒’。”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小濟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穩定、有一定技術的“好工人”,在招聘時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但許多應聘者卻達不到要求,“現在我們很多時候缺的是熟練工、技術工,這是結構性的缺工。”因此,出現一些企業“招工難”,而一部分農民工“找工難”。
“所謂的‘用工荒’,嚴格來說應該叫‘青壯年員工荒’。”全國政協委員劉合炳認為,在一些行業存在的“年齡歧視”、“性別歧視”也導致了“用工荒”的出現。盡管一些企業高喊“用工荒”、“招工難”,但到了招人的時候,都愿意挑選年輕力壯的勞動力,一些企業出于管理考慮,專門招女工。“這嚴重限制了勞動力的供給空間,加劇了‘用工荒’的程度。”
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新認為,隨著產業格局的變化和產業朝中西部遷移引發勞動力轉移,“工廠開到家門口”,農民工已經沒有動力和必要遠走他鄉求生計。因此,周期性的“用工緊張”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因此,對于‘用工荒’問題,一定要透過表面看本質。”,不能理性客觀地對待這個問題,徐冠巨認為,如果過分炒作“用工荒”問題,不能真實反映勞動力市場,其結果不僅影響企業發展、經濟發展,還可能會帶來社會問題。
“用工荒”并非壞事,可倒逼產業升級工人提素
“從一定意義上說,‘用工荒’也許是件好事”。郭濤委員認為,“用工荒”其實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必然出現的階段性問題,無法回避,必須解決。
事實上,隨著“用工荒”問題的“升級”,已經促使國家、企業、農民工開始審視自身的“短板”。
一個最直觀的好處,就是勞動者工資水平提升了。據統計,2010年,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加了22.8%。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維系。這對于許多農民工來說,無疑是“利好”。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就對四大經濟熱點作出了前瞻判斷,其中之一便是:“用工荒”拐點將成為倒逼發展方式轉型的最大推力,政府要因勢利導推動經濟轉型。
“許多企業已經習慣于使用大量、價廉的農民工創造利潤,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客觀形成了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辜勝阻常委認為,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勢必迫使企業在提高員工待遇的同時,考慮產業轉型升級。
“十二五”時期推動中國經濟實現第二次轉型的關鍵是要探索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源泉,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辜勝阻常委建議,要使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產業,實現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產業轉變,在全球價值鏈上提升競爭力。
但全國政協委員李國璋發現,在第二、三產業有著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但由于他們科技水平較低,反過來一定程度制約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提高一線勞動者的科技素質,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工的共同努力。”李國璋委員說。
(王嬌萍 鄭莉 張銳本報北京3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