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60年前,中國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農村文盲率更是高達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個識字的人。“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識字,做睜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教育部老干部李吉元說。
彈指一揮60年。中國已經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目標,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1.6億學生不再繳納學雜費。
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范圍試點,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到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中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關切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貫穿著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根紅線,為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作為千百萬知青中的一員,廷·巴特爾1974年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插隊到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
薩如拉圖雅是個好地方。這里有山丘、河流、草場,還有淳厚的民風人情,卻偏僻而貧窮,牧民人均年收入只有50多元,白天領著牛羊轉,晚上圍著油燈轉,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看到這些,我心里非常難過。牧民過不上好日子,我們這些共產黨員臉上也沒有光彩。”廷·巴特爾決心留下來,和牧民們共同創造美好新生活。
如今,廷·巴特爾今已是嘎查黨支部書記。他和黨支部班子成員帶頭捐羊,動員黨員和富裕戶與貧困戶結對子,實行“流動畜群”扶貧,把基礎母畜分給貧困戶,由他們飼養,羊絨羊毛等收入和子畜歸貧困戶所有。截至2008年,嘎查人均年純收入已超過萬元,全部牧戶實現了定居,家里購進了冰箱,看上了電視,用上了電腦,配上了移動電話。
今天,薩如拉圖雅草原的天更藍了,草更綠了,牧民的歌聲更嘹亮了……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說:“以人為本,民生當先,是中國共產黨60年‘趕考’過程中的鮮明‘主題詞’。”
對此,1954年從臺灣回到大陸定居的南京市政協專員王楚英有著更深的感受。1945年,22歲的王楚英曾以中國陸軍總指揮部前線指揮所聯絡組長的身份,見證了在南京舉行的中國戰區日軍受降儀式。然而短短4年之后,王楚英就隨國民黨敗退臺灣。“民心,是檢驗一個政黨執政的試金石。”老人說,“當年國民黨從鼎盛走向敗落,是因為失去了民心;相反,共產黨從弱小變為強大,正是因為贏得了民心。”
征程伴坎坷,創業艱難多。進京“趕考”60年,中國人民從國家巨變和親身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政黨,是一個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具有強大凝聚力、感召力的偉大政黨。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進京“趕考”60年,中國共產黨向時代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