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事 件
經過3年的艱苦研究和反復試驗,中國首例轉基因獼猴近日在云南昆明培育成功。這標志著中國科學家在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未來人類重大疾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前,國際上僅有美國和日本科學家成功獲得轉基因猴模型。
點評
此次培育出的兩只轉基因獼猴在外觀上與普通獼猴無異,但在特殊光源下,通體會呈現綠色。
對轉基因獼猴的培育,首先需要采集獼猴的卵母細胞進行人工授精,然后將綠色熒光蛋白注射到受精卵中,培養成轉基因胚胎后,植入另一只受體獼猴體內孕育并生下小猴。
由于靈長類動物的生殖和生育周期較長,靈長類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較為困難。以獼猴為例,它與人類一樣,一次只排一個卵。卵母細胞在體外被培養成成熟的胚胎后,需要找到一只剛好排卵的受體獼猴,胚胎能夠在其子宮上附著生長。但是,二者的同步時間很難掌握。為此,科學家們借助B超等手段,對備選獼猴的內分泌激素、卵巢發育情況等進行監控。
多年來,科學家們致力于動物模型的研究和構建,也一直在嚙齒類等動物身上研究轉基因技術。然而,由于生物學特性的差異,嚙齒類等小動物模型很難模擬人類的一些重大疾病,如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病等。而非人靈長類動物在生物學、遺傳學和行為學等方面與人類高度相似,是人類疾病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動物模型,在治療、藥理藥效的臨床前安全評價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次轉基因獼猴的成功培育,證明了一種適合用轉基因技術進行基因操縱的非人靈長類模型,這為研究多種人類疾病,特別是那些因遺傳缺陷引起的疾病,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對于相關疾病的治療以及藥物的開發極具價值。比如,我們對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病等人類疾病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搞清,也沒有很好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但現在,我們就可以將致病基因引入獼猴模型中,以了解其致病機理,看獼猴模型的大腦如何由正常變為異常,從而找到有效的治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