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深度解讀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
為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有20個部門參加。主要職責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下設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具體承擔日常工作。
權威聲音
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于泰山
張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面對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強烈期待,我們監管責任重于泰山。正因為存在復雜的客觀制約因素,食品安全戰線更要加倍努力,全員動員、深入一線,及時、堅決、嚴厲打擊違法問題,同時加快構建起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使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100多年來,美國食品安全經歷了從亂到治的過程。20世紀初出版的小說《屠場》,曾這樣描繪芝加哥肉類食品加工廠的狀況:“工廠把發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并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制成調料。”
政府監管如何確保到位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雖然問題食品的出現各有原因,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逃過政府監管“跑出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加大政府監管力度,才能遏制食品行業中不法分子瘋狂逐利的沖動,讓群眾吃得放心。政府必須承擔起這一重要職責,讓“監管之手”發揮應有作用。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實行的是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比如,企業生產食品由質監部門管,流通銷售由工商部門管,餐飲單位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管;而農產品、保健品等,則由農業部或其他某一個部門單獨管理。
分段監管是為了形成合力。但在實踐中,一些部門相互推諉和扯皮,出現了邊界不清、職能交叉和監管盲區并存的問題。
為改變這種狀況,國務院專門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加強綜合協調,同時將工商、質檢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基本理順食品安全監管的條塊關系。各地在加強監管方面也進行了探索,如河北省設置食品安全稽查大隊,甘肅省推進“一專三員一崗”制度等。必須進一步完善職權清晰、制度完善、支撐有力、約束有效的監管體系,使監管部門主動監管、能夠監管、不敢不管。
優化監管體制。目前,按照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都在有關部門分工監管基礎上,建立了食品安全的議事協調機構,下一步,地、縣級也須盡快建立起來,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要逐項劃清監管分工和要求,促進各部門、各環節監管措施有效銜接,形成監管合力,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綜合監管水平。
完善法律標準。這兩年,國家修訂發布了一批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新制定國家標準1185項。但法律不夠細化,現有標準缺失、過時、交叉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必須加強相關法律立、改、廢工作,盡快完成標準清理整合,強化標準公信力,到2015年再出臺100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形成嚴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標準體系。
充實監管力量。力量不足是制約監管的直接原因。目前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有10.7萬人,如不計農戶和小作坊、小攤販,平均1人監管100多戶生產經營單位,每人日均監管幾萬斤食品,而且很多機構沒有執法車輛和快檢設備。必須加強監管隊伍和裝備建設,推進省、市、縣三級監管隊伍標準化,配備必需的快檢設備、現場調查取證設備和監管業務用車等。
強化技術支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監管之“器”在于技術,而最基礎的就是風險監測和檢驗檢測。風險監測被稱為食品安全的“氣象預報員”,可為監管執法、制定標準提供科學依據。應進一步完善風險監測網絡,延伸到社區、基層,加強數據分析管理,健全評估預警制度。同時針對“檢不了、檢不出、檢不準”的問題,大幅提高檢驗檢測能力,推進檢測資源整合、結果互認,提高隱患排查能力。
嚴格問責追責。沒有問責,監管形同虛設。各地普遍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有的還實行“一票否決”。2011年,全國近4000名國家工作人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追究責任。目前,監察部正在制訂相關具體規定。今后將進一步加強行政監察,對不作為、亂作為、失職瀆職等行為,進行嚴厲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