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解說:
按照我國《獻血法》的規定,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在需要輸血時可以免費使用其獻出血液量的3倍的血液。不過讓人遺憾的是授血者必須先繳納各種費用,然后再憑借有關手續辦理免費的減免,而整個過程之煩瑣、操作之不便,讓不少人止步于前。
此外,時不時報出的血站工作人員管理不善,收入不菲的消息也阻止了一些人的獻血熱情。
這是去年年底曾被各大網站轉載的照片,這一袋血漿沒有被用來治病救人,而是被當花肥澆灌蘭花。標簽上標明來自成都市血液中心,采血日期為2009年10月3號,失效日期為2014年10月3號。血漿當肥料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網友的義憤。與此同時,成都市血液中心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甄處長(成都市衛生局宣傳處處長):
我們一定會把這個事情辦好,因為我們經歷了地震這么大的災難,然后這么大的獻血量、這么大的用血量我們都沒有出現問題。在這個時候,我們希望大家相信我們有能力把這個管好,也希望他們不要影響獻血工作。
解說:
雖然事后查明這袋血漿是報廢的血漿,但管理不善的問題還是被暴露了出來,極大地消耗了公眾對血站及獻血制度的信任。此外,一些血站設備不全、獻血地點少、獻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除了管理和設備,還有就是社會對義務獻血的宣傳不足,很多人不愿獻血甚至不敢獻血。
劉江(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
通過獻血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使機體整體的供氧能力提高,對健康都是有益的。所以400毫升的獻血對身體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主持人:
看完剛才那個短片您就能得出一個結論,血站不能有任何差遲,工作有一點點失誤會對多少人產生影響?
白巖松:
其實它可能是一個個別的案例,但是透露給我們的一個信息就是為什么現在經常鬧血荒,恐怕排在第一位的是社會公眾當中的一種信任危機,這是排在第一位的。接下來我們相關的機構服務跟不上,思路沒有很好的改變,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接下來當然是普及常識等等。
比如說有一個調查,因為任何一個調查都不是全面的,我們只是拿它做一個依據,比如說有一個調查如果你還沒有獻過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擔心感染疾病46.4%,怎么去解決它,監管和嚴格的法律;第二位的是獻血不方便占到18.6%,這就靠服務,靠改變思路;第三和第四,一個是擔心傷害身體,一個是主觀上不想獻,加起來接近30%,這就要通過宣傳和普及常識去解決。所以這樣一個簡短的調查,也不一定準確的一個調查其實恰恰透露了我們應該怎么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主持人:
面對剛才巖松所援引的這樣一個調查里面,將近一半的人不愿意獻血首先是因為怕感染疾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聯系一位專家,他是解放軍總醫院輸血科主任汪德清博士。汪主任,您先給我們非常簡單地介紹一下,獻血的時候能夠保證絕對安全嗎?
我們稍后有可能再連線。
巖松,你怎么看人們對于這種安全性,這是在于宣傳不夠嗎?
白巖松:
信任的某種危機來自于歷史當中的一些記憶,和曾經在我們這個過程中發生過的一些問題,因為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的確出現了很多,尤其在有償獻血過程當中,有血頭等等,出現了艾滋病高發這樣一個事件,我相信很多人會對此記憶猶新。因此,這個記憶就會潛伏到了自己的行為當中,因此當自己需要去獻血的時候,他就會想我會不會也有危險。其實從這個世紀一開始的時候,國家針對這個就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就是希望能通過有償獻血慢慢完全過渡到無償鮮血。但是我們現在正在一個艱難的過渡期,離開了過去那個岸,你說完全到達了那個岸了,還沒有到。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加嚴格地法律監管,需要重刑,另外需要很好的社會監督,信任感失去也許很快,建立是很慢的。所以大家要共同努力去建立這種信任,不能等血荒的時候我們再玩命地告訴要獻血,平常的時候給人安全感,可能血荒來的就會少。
主持人:
我們接下來就給大家增加一下安全感,我們再來連線汪博士。汪博士,剛才我提到一個問題,對于獻血者來說每一次獻血都能夠做到絕對安全嗎?
汪德清(解放軍總醫院輸血科主任):
現在如果到正規獻血的血站去獻,應該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現在正規血站所使用的采血的用具都是一次性消毒的,并且非常安全。
主持人:
好,謝謝您給我們這樣一個保障和信心。
再回來,巖松,你看剛才演播室里面也提到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是把獻血這樣一個舉動和一些激勵機制捆綁在一起,你怎么看?
白巖松:
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一面鏡子去照一照。但是說目前我們現在還正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從完全的有償徹底過渡到無償,我們現在離開那個岸還沒到另一個岸,但是在向這個方向去努力。
比如說這一個調查就會顯示,我們現在其實獻血會有很多鼓勵的機制,比如說你獻了之后,假如有一天你需要用血的話,可能就會是免費的,包括你的直系親屬等等。這個在執行的時候地方會有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先不談這些,就看看這樣一個舉措會不會對人們獻血產生一種激勵。這個調查是,如果這些權利落實得很好,會不會影響你獻血的行為?利人利己,會讓我更樂意去獻血占55.5%,我覺得這55.%的數字應該更刺激我們相關的機構,怎么樣去把這樣的問題讓更多的人知曉;當然也會30.2%的說,不會影響我,獻愛心不應計較回報,這就是鐵桿獻血的基礎,但是對于鐵桿的人來說怎么去靠近他們。
尤其我今天特別想提出來,對于用血量很大,但是獻血量很小的農民朋友來說,我們千萬不要懷疑他們的這種愛心,因為有很多與獻血有關的感人故事都與他們有關。但是為什么他們所占的比例小?來到他們身邊的相應的服務機構包括采血車等等都非常稀少,服務提供得不夠,相關的宣傳以及常識的普及在這樣的人群中做得很少,我覺得我們要既維持原來大學生和解放軍當中高獻血的比例,同時又要去擴寬農民朋友這樣一個潛在的愛心的群體。我覺得這樣慢慢可能血荒的頻率會短,就是說永遠不會出現血荒我覺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