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電視臺紛紛推出的相親節目,出位的言論更引起了公眾的普遍注意。“我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單車后笑”的一句話,更是讓“非誠勿擾”節目中的相親女馬諾一夜間紅遍神州,網友鋪天蓋地的叫罵“拜金女”的同時,這類的節目收視率卻仍然居高不下。對此種怪象,有心理專家分析,觀眾的此種心理是為追求心理平衡點。
在罵戰中獲得道德優越感
在這個全面炒作的年代,有觀眾懷疑這些話題頻出的相親節目都是制作方的策劃,甚至連嘉賓都是托,是假的。懷疑歸懷疑,觀眾還在接著看,正可謂邊看邊罵,邊罵邊看。對此,華南師范大學遲毓凱博士反應平靜,他指出,對于相親節目中出現的一些出位語言尤其是拜金言論,觀眾普遍表示反感,但還是每期節目必看,這種矛盾反應其實表現的是人們的道德優越感。這種優越感的表現形式是通過對節目上出位嘉賓的語言進行攻擊,從而體現自身道德要優于嘉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圍觀是為捍衛道德和好奇
相比遲毓凱博士,廣東省心理危機干預協會于東輝則給出了不同的解釋。他認為,相親節目中出現的一些出位言論包括拜金等價值觀,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是相違背的。不少觀眾對這些節目的批判是出于對傳統價值觀的違背,可能一時不能接受這種赤裸裸的金錢觀。他分析到,對于不少觀眾仍然追看這一類節目正是因為這些出位的言論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聽到,是出于獵奇的需要。一來出于對傳統價值觀的維護,二來是出于獵奇的需要,兩方面的需求導致觀眾出現這種邊看邊罵的矛盾反應。
拜金不可怕,可怕的是將其放大化
與馬諾不相上下的還有“二十萬才能摸我小手”、“我未來的男友必須月薪百萬”的朱真芳。對于這些出位的拜金論,遲毓凱表示,現代社會倡導社會價值多元化,也要允許和傳統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存在。他指出,拜金并不可怕,以美國為例,很多國民都持拜金觀點,但是這些人在倫理觀、人生觀乃至其他方面也做到一個平衡,所以整體上美國發展還是比較迅速的。“其實,拜金觀自古以來就有,只是相親節目中的一些出位言論通過大眾媒體傳播出去,所以才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
“相親節目最大的罪惡,在于把一些非主流的價值觀如拜金無限制地放大。”于東輝表示,說來說去,拜金論在公眾當中仍然是一種小眾的價值觀,而相親節目作為大眾媒體把這種價值觀無限制地放大,進而對社會對公眾產生誤導,讓他們認為這就是主流的價值觀,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或將崩潰。南方日報記者李劼 實習生趙曉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