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慢性病,需要漫長的治療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良好心態(tài)的支撐是難以想像的。日前,國家中西醫(yī)結合腫瘤重點學科、南京軍區(qū)福州總醫(y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指出,“家庭式抗癌”容易將痛苦稀釋,因為家屬與專業(yè)心理醫(yī)師治療相比,隔閡較少,更有說服力,更有對比性。
臨床上的癌癥患者中大約有66%患抑郁癥,10%患精神衰弱癥,8%患強迫癥。因精神崩潰導致四分之一的癌癥患者在治療后轉移復發(fā)。出院以后,醫(yī)院以外的問題醫(yī)護人員更顧及不到,而這時,家屬就能起到完善和延續(xù)臨床生理康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作用。
每當群體抗癌活動時,都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家屬和親友積極參加。新病人第一次參加活動往往是在家屬的鼓勵下前往的,后來就主動積極參加了,甚至一次不缺席。這也是癌癥集體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鼓舞對新病友是雪中送炭,沒有了自卑,也沒有絕望,對癌的恐慌心理逐漸減輕,情緒好轉,漸漸鼓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通常患者一旦確診為癌癥后,全家人的正常生活就被打亂了。家屬同樣會有悲觀、恐慌、絕望的情緒,會出現不知所措,到處亂投醫(yī)、盲目問藥的失誤舉動,這反過來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給患者增加更多的思想負擔。所以,家屬要首先振作起來,用“自家人”的身份,為癌癥患者加油、鼓勁,起到調動患者機體的積極作用,打消患者的恐懼、盲目心態(tài),增強科學抗癌信心,使患者由消極被動地接受治療轉變?yōu)橹鲃臃e極參與治療。事實證明,晚期癌癥患者若每星期都和家屬參加一些與治療康復有關的集體活動,其生存期要比單純接受治療的同樣患者長。
通過群體抗癌的各項活動,家屬和親友同樣在心理上得到調整,獲得各方面的抗癌知識,提高了求醫(yī)問藥的理性和水平。患者與家屬在治療全過程的方方面面都容易溝通,取得共識,配合更佳,組成了抗癌的“戰(zhàn)斗家庭”。家庭內部的良好情緒和科學的抗癌行為,又進一步影響患者,從病情到用藥治療、護理,到家庭生活,所有身體上和思想上的變化,都能使治療結果更加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