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辦銀行并非穩賺不賠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民營銀行未來不僅僅是增加利潤的一個項目,霍肖樺認為,也可以帶來開拓資金來源渠道,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成本等好處。
然而,隨之而來的風險也顯而易見,周德文表示,上市公司辦民營銀行存在兩大風險:關聯性風險和規模性風險。規模性風險是指小銀行如何與國有大行競爭的風險。
郭田勇則提醒,銀行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上市公司的劣勢是缺乏金融行業的經驗以及專業性人才儲備不夠。同時也面臨著吸儲能力不強、客戶資源不足等方面的挑戰。
有人把當今上市公司蜂擁投資民營銀行與十年前非房地產上市公司爭相涉足房地產相比。過去十年,在繁榮的房地產市場上,上市公司趕上好時代受益頗豐,但是施光耀認為,“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這反映了上市公司的一種沖動,未來盈利與否還存不確定性。”
他表示,這取決于政策的開放程度,比如民營資本在銀行中可占的比重,開放的區域,只做縣一級的銀行還是能跨區經營的全國性銀行抑或是城商行?這些都還未明確,難以判斷。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利率市場化的方向不會變,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的格局也是清晰的。受訪專家均認為,銀行間競爭會更加激烈,高增長的歷史不再,盈利模式也有待加快轉變。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對于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設置了不同的監管要求。新規要求系統重要性銀行在2018年底前達到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于9.5%,資本充足率不低于11.5%。過渡期內對非系統重要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5.5%、6.5%、8.5%。
施光耀指出,雖然實體經濟賺錢難但辦銀行也會受條件限制,銀行業經營屬于資本金管理,也就是說有多大的實力決定你能做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