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興藍籌或最受益
與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相比,中國的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仍然不大,如果中國經濟的不斷擴張、證券化的步伐加快,那么中國A股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潛在權重更大。這意味著,目前對中國市場標配的投資者大幅低估了中國的權重,一旦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并逐步獲得14%甚至更高的權重,國外投資需要迅速調整其投資組合,重新標配中國,這將對A股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我們估計,一旦MSCI指數公司正式宣布對A股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限制展開評估或者我國放松對QFII資金匯入、匯出的限制,則外資就會出現實質性的行動。據估計,投資標的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ETF基金總額為1萬億美元,如果按14%的權重標配A股,那么A股將迎來近萬億增量資金,將顯著改善A股流動性。我國臺灣地區的經驗顯示,在2004年11月MSCI指數做出調整之前,由于QFII限制的開放,資金大量流入,而指數調整的當月——2004年11月和2005年5月,實際上只有34億美元和41億美元進入,這兩個月MSCI臺灣指數分別上漲了6.4%和4.1%。
截至今年3月底,QFII和RQFII的投資額度分別為417.45億美元和700億人民幣,合計僅3300億元,相當于A股總市值的1.4%、流通市值的1.5%、自由流通市值不到4%,和我國臺灣地區、日本海外投資者超過20%的份額有顯著的差異。從這個角度看,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投資還有5倍以上的空間。
結構上,我們認為,海外投資者的大規模進入將降低投機氣氛,大小盤風格或面臨轉變,包括金融等藍籌將明顯受益,其中消費、醫藥類的新興藍籌或最為受益。一方面,根據2012年中報的統計,金融股占QFII的倉位為67%,已經嚴重超配;另一方面,如果屆時QFII額度仍有限制,那么外國投資者的策略可能是在香港市場配置兩地同時上市較多的金融股,有限的額度在A股市場配置消費、醫藥等在香港市場沒有的標的,從而在約束條件下,更接近準確地反映中國各行業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這樣的策略在A股市場上,反映為海外投資者更偏重于消費品、醫藥,而金融,電信及能源權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