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將迎來周歲生日,而這個生日卻可能成為創業板出生以來面臨的最大一次考驗。據統計今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已有40多名高管辭職, 其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辭職,而平均辭職時間為上市后5個月,其中今年3月份為辭職高峰時段,有8名首批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
根據根據創業板上市承諾,上市公司高管除前述鎖定期外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超過持有股份數25%,離職后半年內不轉讓本人所持有的發行人股份;3月份辭職后半年內正好在一年的鎖定期內。我們可以發現這些高管辭職理由五花八門,包括“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辭職的高管重在套現。而除了部分高管,持股的創投機構解禁套現的意愿也很大。
有市場人士表示,“創投機構通過股份上市后的轉讓為退出的手段,其低廉的投資成本決定了一旦股份解禁,創投機構一定會盡可能快的撤出。另一方面,因為二級市場的漲跌并非創投的長項,創投也不會根據二級市場價格的波動來決定擇機退出。” 目前我國內地創業板的市盈率相比美國納斯達克、英國AIM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香港創業板而言都是最高的,這里是VC和PE退出的天堂,這部分資金解禁后減持是必然的。
創業板本是為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平臺,而現在它的高管和原始股東們借此一夜暴富之后變現離開。創業板發行制度的調整該如何進行,是當前創業板發展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業內普遍認為,在“創業板高管離職潮”這種短期行為的背后,實則凸顯了企業約束條件的缺失。
據了解,不少創業板公司在激勵制度的設置上,表現為高管滿足一定的工作年限和業績條件后即可獲得期權。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公司忽略設計高管獲得期權后的約束條件,這間接為近期發生的“離職潮”埋下伏筆。在這一趨勢下,部分“先知先覺”的公司已開始重新審視激勵后的約束條件。蘇寧電器2010年股權激勵計劃草案顯示,有效期為自股票期權授權日起5年,分為4個行權期。此外,重慶萊美將管理層股東的股票流通權利與凈資產收益率掛鉤;另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華測檢測則將限售期設置為3年分批解鎖,從而將內部人的利益與公司利益更長遠地捆綁在一起。(記者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