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月以后,奧巴馬再次變臉,以全球經濟再平衡為借口,又翻出“人民幣匯率牌”。本月內,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發難不絕于耳。15日,美國130位國會議員聯名寫信給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信中指出:“中國的貨幣操縱行為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已嚴重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中國通過將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低估狀態,為本國企業提供了一項補貼,并不公平地令外國競爭對手處于不利地位。”信中要求美國政府采取包括征收反補貼稅、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通過在外國和IMF的多邊外交行動,從而形成一種由法律和國際壓力組成的綜合策略,迫使中國重啟人民幣升值。16日,14位美國兩黨參議員拋出了升級版的“舒默法案”,力圖通過立法形式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構成更具體、更強大和更具操作性的威懾力。曾經相當失望的美國制造業聯盟(AAM)再次興奮不已,搖旗吶喊之余,更出錢資助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完成了一份調查報告。前天公布的該項報告釋放了一些數據指出:對華貿易逆差令美國在2001至2008年間損失了240多萬個就業崗位(占目前美國失業人口總數約30%)。并將就業崗位流失的主要原因歸咎于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通過其他政策為中國制造商創造不公平的貿易優勢,以及勞工標準低下。
同一時段內,“人民幣沒有低估,美國別說三道四”、“人民幣匯率是國家主權之一”、“人民幣匯率是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等國內呼聲強烈回應美國的責難。到目前為止,匯率測算在技術層面仍然處于學術爭論階段,并未形成被廣泛認可的測算模型,更遠談不上各國政府間的一致同意。顯而易見的證據是,即使在國際學術界,由于采用的匯率測算模型不同,對人民幣“低估”的水平各不相同,上述EPI的結論是41%,而一些學者采用購買力平價方法(PPP)得出的結論是40%(但通過世界銀行用購買力平價對GDP的調整,低估的40%全部消失),另一些學者得出的結論則是16%-18%。既然沒有共同的匯率水平估算方法,美國單方面主張對中國所有產品征收27.5%的反補貼關稅又從何而來?而通過脅迫主要貿易伙伴國貨幣升值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日元、馬克的升值歷史以及2005年中國匯改以來的中美貿易數據現實都給給出了確鑿的答案———不可能!
至此,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被政治化”,只能解讀為是經濟面具下的大國綜合博弈,讓仍在技術層面爭拗不休的經濟學家只能選擇走開,而以國家利益為指導原則的外交家走上前臺。從大國崛起的歷史脈絡中,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中也曾領略過老霸主英國的貿易和匯率戰。今天,崛起的中國面臨類似的境況。借用美國羅斯福總統用來激勵美國海軍的話:說話要好聽,但手里一定要有大棒!距離是否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時間只有三周時間,答案即將揭曉。無論美國政策目標是什么,關鍵的問題依然在于———我們手里有什么樣的經濟大棒?而在更長遠的國家戰略中,是否應該重新定義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本質?
·黃榮斌·( 廣東工業大學經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