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從幼稚到成熟,從盲目到理性
虎年,恰逢滬深證券交易所迎來20歲生日。伴隨新中國股市步入“弱冠之年”,中國股民也將直面從幼稚到成熟、從盲目到理性的自我轉型。
誕生之初,中國股市就有著“散戶為主”的特征。20年間,資本市場規模的迅速壯大,更引發了一波“全民炒股”的熱潮。但與此同時,專業知識的缺失、投資心態的不成熟,以及在資金實力、信息渠道方面的弱勢地位,使得普通股民的投資行為常常陷入誤區:聽信傳言、跟風炒作、盲目追漲、恐慌殺跌……
在一項以“股市泡沫破滅”為主題的調查中,32%的股民表示“根本不擔心”,27.8%表示“無所謂”,還有超過一成的股民則完全不知“泡沫”為何物。有專家撰文指出,這種類似賭博而非理性的態度,正是“全民炒股”的隱憂所在。
不過,與最初的“無知者無畏”相比,如今的股民已經開始自省。特別是在經歷了最近三年的牛熊轉換后,越來越多的股民開始意識到,賺“傻錢”、賺“快錢”的年代已經過去,未來的投資機會將更多地建立在對基本面的觀察和研究上。
“以前買股票都是聽消息,有時甚至不知道所投資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上海股民王以菡說,現在下單前,她都會仔細閱讀公司的業績報告,了解其盈利狀況和成長性,做到“心中有數”。
對新股的瘋狂追捧,曾是非理性和投機的典型表現。自去年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價格在“市場化定價”的推動下居高不下,一級市場收益率卻次第回落,“首日破發”也在相隔幾年后再度上演。“爆炒新股”的逐漸退燒,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投資者的漸趨理性。
在許多市場人士來看,投資理念的成熟,不僅需要投資者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更有賴于市場結構的合理和制度體系的完善,包括建立避險機制防范系統性風險,以及建立滿足各類投資者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股市在虎年的“轉型”,或將促成中國股民在成長道路上一次極富意義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