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遵循了市場化原則
本報編輯:日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出席與知名企業家對話會時直面人民幣匯率問題,表示中國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穩定人民幣匯率本身就是為世界經濟做出貢獻。在場企業家紛紛表示贊同。透過這次對話,人們看到西方一些國家正試圖掀起關于人民幣匯率話題的新一輪熱議。
方明(中國銀行金融市場總部高級分析員):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2010年1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1.2%,人民幣兌歐元升值了4.6%。據美聯儲發布的數據,其間名義廣義美元指數貶值了8.7%,名義美元主要貨幣貿易加權指數貶值了12.5%。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其間人民幣幾乎是全面大幅升值,而真正貶值的是美元。
從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來看,自2007年2月次貸危機爆發到2010年1月,人民幣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7.6%和10.7%,歐元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9.4%和5.7%,日元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28.8%和17.4%,澳元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7.1%和8.2%,加元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升值8.6%和5.8%,英鎊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貶值24.2%和23.9%,美元名義和實質廣義有效匯率分別貶值6.8%和8.1%。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也在升值之中,而真正貶值的只有美元和英鎊而已。
因此,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人民幣都在穩定中有較大幅度的升值。但即便如此,一些國家領導人和所謂知名學者竟然異口同聲地要求人民幣升值,未免有些滑稽。而部分發達國家貨幣的升值,根源在于美元的過度貶值。而且,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完善,中國政府遵循了市場化原則,并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在基本穩定中的升值。
蓋保德(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著名中國經濟問題專家):中國目前的貿易盈余并不能說明人民幣的幣值被嚴重低估。事實上,經濟學家并沒有真正有效的方法來判定一種貨幣是否被低估。中國自2005年以來的貿易盈余主要是由于美國的過度消費造成的,人民幣的匯率不是問題。
簡單地說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多少個百分點這種方法沒有意義。因為從2005年開始,中國已經放棄了緊盯美元的匯率政策,轉而采用一籃子貿易加權貨幣戰略。因此,當歐元升值時,人民幣對美元也相應升值。但自2008年6月歐元開始大幅貶值起,人民幣并沒有追隨一籃子貨幣的走勢,對美元相應貶值。相反,中國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也就是說,自2008年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幅度比一籃子加權貨幣戰略所認為應該升值的幅度要大得多。
中國匯率政策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本報編輯:眾所周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防止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輪番貶值使危機深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主動收窄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有效地幫助亞洲戰勝危機、實現重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沉著應對挑戰,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回升向好,“中國動力”為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做出重要貢獻。
方明:西方國家某些官員和學者常拿購買力平價說事,認為美元兌人民幣應該達到其購買力平價水平,也就是1∶3附近,這顯然是沒有搞清楚購買力平價與匯率的關系。第一,購買力平價的基準單位是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因此我們看到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購買力平價轉換率中美元是1,而其他國家相對于美元購買力而變化。如果美元購買力平價發生變化,其他貨幣的購買力平價也會發生變化,但事實上從兌換率上是看不到這一變化的。第二,對于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而言,其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有時會低于其貨幣購買力平價轉換率。但如果如日本、冰島等國家一樣購買力平價轉換率遠低于美元兌自身貨幣的匯率,也會出現危機。第三,對于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自身市場化改革并未完成的國家而言,當其貨幣兌美元的匯率與購買力平價轉換率比值低于2倍時,已經接近風險區域,當低于1.5倍時極易發生危機,如亞洲金融危機和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韓國。
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是對世界經濟穩定的重大貢獻,具體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和刺激內需政策以及相應的全球采購,幫助主要國家恢復信心,并推動了自身經濟的穩定發展;二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穩定中有一定幅度的升值,起到了相當好的示范作用,使全球未陷入貨幣競相貶值的惡性競爭,推動了世界經濟從危機中復蘇。這一點使我們再次回想起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面對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中國政府堅定地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使本已脆弱的亞洲和經濟形勢得到了穩定。
汪鎮全(加拿大信橋集團和信橋資本創辦人兼總裁):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是目前確保全球經濟持續復蘇的最佳選擇。不僅可以幫助中國出口企業擴大出口和擴大利用外資,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穩定器和發動機作用;也可以減少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穩定國際外匯和資本市場,進而加快世界經濟復蘇。
人民幣升值并不能解決西方國家的經濟問題
本報編輯:西方一些國家政界、學界和媒體人士不負責任地將其貿易赤字、制造業崗位流失、全球經濟失衡等問題都簡單地歸結為人民幣幣值被嚴重低估。更有甚者,竟然將歐元升值的“責任”推向人民幣。有消息稱,2月5日至6日將在加拿大召開的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也可能將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議題之一。值得思考的是,西方一些國家出現的經濟問題,是人民幣升值就可以解決的嗎?
奧利弗·布蘭查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幣升值本身并不能解決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顯示,人民幣和其他主要亞洲貨幣升值20%,最多只能幫助美國出口實現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1%的增長。亞洲貨幣的重估將幫助全球其他地區,但并不是維持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經濟成長的靈丹妙藥。我認為不要拿人民幣來抨擊中國,這點很重要。中國正在做的,是降低儲蓄率,以此來提升內需,并調整生產方向以滿足內需的增長。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才有意義,才會對重新配置資源和避免經濟過熱有好處。這對中國有利,對全球其他地區也有利。
蓋保德: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全球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美國揮金如土,消費支出巨大,金融業監管的松弛使建立在過度杠桿化上的債務擴張成為可能。而北歐、日本等國家是全球性的節儉者,沒有從發展中國家大量進口,提振全球需求,反而極力保持與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在美國改變它過度依賴家庭消費支出的總體增長戰略前,美國仍將是它自身貿易赤字問題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