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13日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和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升同為緊縮措施,前者增加了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壓力,對銀行股更多體現為中期利空;而之前的存款準備金率的提升將對銀行業績構成中長期實質性利好。
資本壓力加碼
銀監會此前的監管措施更多將焦點放在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比例上,與之一脈相承但略有不同的是,此次《指引》將重點放在做實資本充足率上。《指引》首先對資本的真實性提出嚴格要求。同時,針對原先商業銀行僅在特定的報告時點上保持合意資本水平的現狀,銀監會檢查的頻率如果提高,那么將資本充足率“達標”的壓力將進一步常態化,增加商業銀行對資本的需求水平。
《指引》目前僅適用于新資本協議銀行和自愿實施新資本協議的銀行。前者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國開行和招行,其他一些上市銀行位于后者之列。該指引不一定對大型銀行構成利好,也不一定對中小銀行都構成利空,具體還將依各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而定。考慮到各商業銀行在執行現有規定上的折扣,以及各銀行已經面臨的資本充足率壓力,總體上該《指引》將更多地帶來負面影響。
“以價補量”利好業績
市場原本期望2009年大規模的信貸投放能夠實現“以量補價”,但是上市銀行業績實現這一點時很勉強。在反思這一現象時,應該更加意識到“價”——息差對上市銀行業績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信貸額的快速擴張屬于“賠本賺吆喝”,不僅不會帶來利潤的上升,而且資本消耗會不斷加快,因而會透支未來的發展空間。
由于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超過3%,我們認為,央行突然間“出手”準備金率不會對今年銀行完成7萬億的放貸數額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這一動作也表明,不應該對今年的信貸總量抱有超預期的幻想,息差已經成為今年銀行業績的主導因素。
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上升和其中體現出的控制信貸盲目擴張的政策意圖將對銀行息差構成重要利好。首先,緊縮立場有助于銀行改善貸款議價能力,從而有助于貸款息差的上行;其次,由于銀行是銀行間市場的凈借貸者,緊縮帶來的銀行間利率上升將增加同業收入;第三,債券收益率可能的上升將推動銀行證券投資收益的上升;最后,由于1.2%的同業隔夜拆借利率低于1.62%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準備金率促使部分同業資產轉換成法定準備金,從而提高銀行收益。
當然,流動性緊縮將帶來大市值股票估值的下行壓力,短期內將打壓銀行股。但是,根據2006年-2008年的歷史經驗表明,緊縮所帶來的盈利增長將最終抵消對銀行股的負面情緒,因為銀行股和保險股是少數幾個能從流動性的緊縮中獲得收益的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