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金士星 上海報道
周一國內各類油脂期貨品種集體飆升,特別是豆油期貨因場外新增資金不斷涌入而成為領漲者。
有行業人士認為,除了大豆收儲價格上調的推動因素外,即將到來的新年油脂消費旺季成為油脂價格走高主要推動力量。而下游油脂廠商紛紛調高零售價也打通了油脂價格上漲壓力的釋放渠道。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油脂和相關品種價格的上揚更顯示了商品市場資金流向的新變化。
終端調價帶來漲價預期
截至7日收盤時,大商所豆油和棕櫚油期貨主力合約分別報收于8132元/噸和7096元/噸,分別較前一交易日結算價上揚3.12%和3.11%,其中豆油價格已刷新了年內新高。鄭商所菜籽油期貨單日漲幅同樣達到2.58%,收報8578元/噸。自11月份至今,國內期貨市場中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期貨累計漲幅已超過14%、18%和11%。而近期隨著各大主要油脂廠商紛紛上調旗下品牌油脂零售價,消費端對于油脂價格的飆升有了更為廣泛的預期。
國信證券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油脂品種飆升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假期是國內傳統的油脂消費高峰,市場提前對于消費預期進行炒作。與此同時,油脂生產商對于下游產品的提價為上游油脂,例如作為大商所豆油期貨標的大豆原油價格的上漲壓力提供了釋放途徑。
上述預期也刺激了中間商和經銷商的投機性囤貨,不少主產區市場中間環節的豆油商業庫存明顯提高。有行業人士認為,這也帶來了未來油脂價格波動增大的風險。期貨市場也成為了炒作消費預期的主要渠道。截至7日,大商所豆油期貨各合約的整體持倉達到了774166手,再度刷新了品種上市以來持倉量的新高。
相對而言,由于相關信息已較為明確,國儲對于大豆收購價格的提升成為了推動油脂價格上漲次要因素。按照11月23日出臺的規定,新大豆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同時允許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入市收購,并給予指定大豆壓榨企業和中儲糧一次性費用補貼0.08元/斤。與2008年的收儲情況相比,新的大豆收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國內大豆的順暢銷售,同時避免了國內油廠因為收不到國內大豆而過度依賴進口大豆的狀況。
中國糧油信息網公布的調查數據稱,在7日國內現貨市場中,黑龍江地區油廠大豆收購價格繼續上揚,部分油廠開收代收國儲豆,少數油廠由于庫存爆滿,暫無提價意愿,周末黑龍江普遍降雪,收購量依然不大。哈爾濱油廠新豆收購價3740元/噸,較周末下調20元,高質量豆3760元;天津油廠一級豆油報價8150,較周末上調200元,實際成交可議,出貨一般。
而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上周四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由于今年大豆收購政府對國內大豆進行購買補貼,很可能使壓榨企業減少后期的海外大豆進口。
商品市場資金流向生變
在7日油脂油料期貨價格大幅上揚的同時,國內白糖期貨價格同樣刷新了2006年3月以來新高,農產品價格全面上揚。相對而言,此前表現惹眼的工業品和能源化工產品表現相對缺乏亮點。而貴金屬價格更是因為美元在上周末的快速上揚而出現顯著下跌。有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了商品市場資金流的短期變化。
截至北京時間7日19:19,美元指數報于75.720,較上周末75.936的階段高點有所下滑。美國上周末公布的就業數據為經濟復蘇預期注入了新的內容,這也使得部分投資者懷疑美元作為低成本貨幣的地位能否延續。
中信新際期貨高級經理梁海三認為,美元指數短期上揚給投機資金一次調整商品組合的機會。市場對于復蘇前景的預期以及通脹的擔憂支持了與宏觀經濟狀況聯系緊密的工業品和貴金屬價格持續走高,而農產品漲幅相對較小。美元指數反彈引發了工業品和貴金屬獲利回吐,而農產品市場的事件性炒作機會在短期內對投機資金更具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