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已披露年報公司中,ST金化成為虧損冠軍。
其2008年報震驚了市場,ST金化2008年虧損總額近14.93億元,每股虧損3.54元。而在2007年,金化扭虧大賺11.71億元。
這一戲劇性的變化的背后是什么了?
疑問一:
PVC裝置為何不分年度折舊?
相關專業人士在看過ST金化的年報后,首先對ST金化高達10.1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表示了懷疑。因為在15億虧損中,除了主業虧損,就是這10.1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
2008年報顯示,ST金化實現營業收入7.27億元,比上年大增192.6%,但營業成本高達7.61億元,即主業仍處于虧損狀態,扣除三項費用后營業利潤為-1.66億元,再加上資產減值計提10.18億元,營業外支出3.08億元,使公司巨虧近15億元。
ST金化對此的解釋是,上一報告期(2007年)公司重組收益較大,而2008年資產減值數額較大。年報顯示,2008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余額為10.18億元,同比增長77.24%,主要為計提部分壞賬損失及長期投資、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所致。
據ST金化證券辦李先生介紹:去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計提部分壞賬損失及長期投資而產生的;同時,由于對相對落后且已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6萬噸PVC裝置進行了搬遷,而這部分設備拆除后已無整體使用價值,將以廢舊物資對該部分拆除設備進行變賣。這樣,產生了比較大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但專家對此卻提出質疑,西南財大會計學院吳戰篪教授認為,按照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逾期未能收回的應收帳款計提壞賬損失,“公司在發生應收帳款時為何不多個心眼?是否嚴格執行了公司的內控制度?這應該分清責任,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由股東來承擔。”
吳戰篪教授認為,對于6萬噸PVC裝置按規定進行報廢處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按照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固定資產都是采取的分年度折舊辦法分期進入成本的,但ST金化讓人疑惑的是怎么到了報廢處理時才一次性進入成本。“
“如果真是這樣,顯然有違反了會計制度的規定。”吳戰篪教授說道
疑問二:
為何三年中每隔一年就虧損?
回顧ST金化近三年歷史業績,我們看到了一個大起大落的“過山車”模式。2006年ST金化大虧15.48億元,每股收益為-3.67元,2007年扭虧大賺11.71億元,每股收益高達2.78元,ST金化2007年的業績曾讓投資者大舒一口氣。
但日前ST金化公布的2008年年報卻讓人大跌眼鏡——再次巨虧14.93億元,每股收益-3.54元。
ST金化原名ST滄化(滄州化工),2005年虧損4.56億元,每股收益-1.08元已經讓人“刮目相看”。2007年4月,在巨虧15.48億元、凈資產-9.68億元的2006年報公布后,ST滄化一債權人無奈向滄州市中院提請其破產還債,并被法院迅即受理,成為轟動一時的上市公司破產第一例,之后公司正式進入破產程序。2007年底,同是河北省國資旗下的上市公司金牛能源以7000余萬元的價格,取得ST滄化的控股權,公司2007年報就扭虧大賺11.71億。
緊接著,改名后的ST金化公布了定向增發預案,擬以6.91元/股的價格,向大股東金牛能源及其最終控制人河北冀中能源增發2億股新股,但由于股價大跌,公司的增發一直未能成行。
我們在公司歷史年報中了解到,200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7.1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 2007年度實施了破產重整,將重組前債務的賬面價值與重組后債務的入賬價值之間的差額共19.8億元計入當期損益,使得非經常性收益大幅增加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