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青萍之末 宏觀調控悄然調整
下半年宏調調控基調微調后,財政、貨幣政策都出現了積極變化,隨著“保增長”措施陸續兌現,上市公司以及其關聯單位必受其益。
調控,還是調控!從緊,還是從緊!反映在股市當中的窘迫,其實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例證:伴隨股市逐級下跌,一些地方的中小企業出現營運資金困難,有的被迫關閉。而國際油價居高不下以及原材料價格走高,加上國內金融政策從緊,即使一些規模不太小的企業,也感受到壓力。
在經濟學界、企業界、媒體發出呼聲的同時,國家領導人已在密切關注宏調效果,并陸續到各地考察走訪。隨著這些調研工作的展開,國家宏觀調控的基調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確定十七屆三中全會于10月舉行,并為宏觀調控定調,“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自此,我國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已由上半年的“防過熱、防通脹”轉為“一保一控”,這是一個重大而深遠的變化。
有觀察家指出,宏觀調控基調的轉變不是“朝令夕改”,而是體現了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求真務實的態度,也說明了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宏觀調控作為維護整體經濟平穩運行的必要手段,首先要遵循市場自身的規律。中央對于宏觀政策上的力度、節奏、重點的微調,不能理解為不得已而為之,而是因時、因勢主動調節。
接近決策層的智囊人士指出,關于我國經濟總體走勢的核心問題是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組合”,而我們的解決方案要在“國際通用規則”和“中國經濟轉型”之間尋求平衡。因此,不能單純地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理解為宏觀調控所致,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解決問題。就資本市場而言,消化解禁股壓力、增加市場內在穩定性,也都要依賴市場化改革。
下半年宏調調控基調微調后,財政、貨幣政策作為兩大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所發生的一些新變化: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增加下半年信貸規模并向中小企業傾斜;全方位向地震災區提供金融扶持;降低貸款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等。
隨著“保增長”措施陸續兌現,上市公司以及其關聯單位必受其益。上市公司業績持續提升,是最大最直接的利好。
“股市維穩”調門不斷抬高
此后,包括證監會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多次表達“堅持通過持續深化改革解決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意思。
幾乎與中央調整宏觀政策同步,“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自6月下旬以來持續列為財經媒體的流行語。
6月13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后,各部門都在開會落實相關精神。6月22日,證監會召開會議,尚福林主席在會上強調要“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形勢的總體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要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這是監管層的一把手第一次高調強調“維穩”。
在這次會議上,尚福林提出了事后被市場極度期待的四項“維穩”措施:一、合理平衡市場供求關系,有序調節融資節奏;二、以適當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數據;三、鼓勵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四、逐步完善股票市場的內在穩定機制。
尚福林坦率承認當前“投資者信心受挫”,并鮮明地表示要打擊謠言惑眾者。管理層直指別有用心的破壞力量,這也是不多見的。可見對于股市的非理性下跌,管理層已經心急如焚。
此后,包括中國證監會在內的多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多次表達“堅持通過持續深化改革解決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意思。
6月17日,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在國家統計局文章發表題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完全可以實現穩定健康發展》的長篇文章,論述了9個關乎資本市場發展的大問題:如果這篇文章不具名,人們很難想象它是出自李德水之手,更會相信這是出自證監會主要負責人之手。
這一時期,國家級重點媒體也相繼發表呵護股市的報道和評論。7月1日晚間,新華社播發了題為《關于中國股市的通信》的長篇報道。這篇報道綜合了多方意見,其中也包括管理層的意見。
有觀察家評論說,這篇長文對內是“家書”,對外很有些“通牒”的意味。
隨后,新華社連續播發了6篇有關維護股市穩定的報道和評論。加上7月1日的《關于中國股市的通信》,1個月內連續發表7篇關于股市的文章,密度之大前所未有。《人民日報》也先后發表相關文章。
主流媒體發表呵護股市文章密度之大、內容之實、時間之及時,都是歷史上所罕見的,拳拳呵護之心可見一斑。
在此期間,管理層也出臺一系列措施。
為大小非平反:從“鬼”到“人”的艱難路
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小非”其實本無罪,是局部流通轉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發了市場供需失衡,“大小非”當上了替罪羊。
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大小非”減持問題先是被一些人炒作放大;繼而三人成虎,“大小非”成了所有股市問題的替罪羊。股市跌破3000點之來,股市下跌一級,“大小非”罪加一等。但種種跡象顯示,市場對“大小非”過分恐懼了,實際上其減持遠沒有想象的多。
6月10日,深交所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大小非”通過減持股份賣出的數量十分有限,不是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大小非”累計減持金額1006.37億元,約相當于成交活躍時一天的總成交量,平均每月減持股份總量占交易總量比例僅為0.538%。
為增強“大小非”減持的透明度,7月2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首度披露“大小非”減持數據: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億股,從2006年6月到今年6月底,共解禁842.96億股,占總限售股份的18.43%。其中累計減持250.07億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如此減持數額,遠不是市場難以承受之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此間也表示,國有控股是硬道理,大量減持的說法是炒作。
將“大小非”減持數據公開披露出來,部分減輕了對于解禁股的種種夸大傳聞。但是,有關“大小非”沖擊市場的說法沒有就此絕跡。對于“大小非”的種種議論,其理論基礎是“大小非”是不公平的發行制度的產物,即“大小非”股東都是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股票,現在既然給予其流通權,它們必然不顧一切的出逃獲利。為此,專家們提出了延長鎖定期、征收暴利稅、二次股改等等建議。
有關專家指出,“大小非”作為發起人股份,不可能與新購入股票的人保持同樣的持股成本。股改契約規范了“大小非”流通的時間和方式,應當得到尊重。至于“大小非”流通可能增大市場壓力,屬于市場管理問題,而不是“大小非”自身的問題。
不過,把“大小非”持股成本作為說辭很有煽動性,容易激發股民的響應。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人“吃大鍋飯”思想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種折射。“大小非”其實本無罪,是局部流通轉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發了市場供需失衡,“大小非”當上了替罪羊。
8月股市更悲情
盡管熱風頻傳,但是,機構投資者卻借機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奧運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線回調;大盤指標股也嚴重下挫。
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奧運夢終于成真。許多投資者期待股市紅盤,一是應和奧運盛會的喜慶氣氛;二是大盤已經下跌接近10個月,而經濟基本面并未發生大逆轉,市場有反彈的動能。
管理層采取相關積極措施,傳遞積極信號:
在7月21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胡錦濤提出,“引導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加快完善資本市場體系”。這距離胡錦濤總書記在6月13日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不過39天。
7月28日至29日,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尚福林在會議上作長篇講話,強調“要堅持遠近結合,繼續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參見本報8月4日《六大環節力促股市“內在穩定”》)此前的7月18日,證監會恢復建立“每周新聞通氣會”制度。此次新聞通氣會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新股發行審核、基金是否“砸市”、“大小非”減持、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創業板擇機等問題發表看法。并且,這樣的“新聞通氣會”隨后在每周定期舉行;同時增加了不定期的新聞通氣會和發布會。《證券日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作為主要受邀媒體參加。
盡管熱風頻傳,但是,機構投資者卻借機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奧運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線回調;大盤指標股也嚴重下挫。8月8日(周五)當天,上證綜指下跌4.47%;8月11日(周一)上證綜指再度下跌5.21%。奧運會初期,大盤快速下跌,極大地打擊了普通投資者的信心。
對于連續下跌的股市,管理層不斷推出維穩措施。
與此同時,新華社在8月10日到21日的短短12天時間里,再次就證券市場發表4篇文章。中共中央直屬的理論刊物《求是》雜志(2008年第17期)也罕見地推出一組主題為《堅定信心,推進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的專家文章,對市場穩定和治理提出了對策。從《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以及《求是》雜志高度關注股市的動向來看,2008年下半年的中國股市問題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經濟問題了,而是越來越具有政治問題的性質。
中國股市重回發展大道
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新旅途上,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堅定不移地堅持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決策。
從8月初到9月上旬,市場如同患上“負面解讀癥”。對于任何關于資本市場的政策舉措,都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資深人士,從負面進行解讀。這些行為擾亂了市場視聽,投資者的信心不斷遭到打擊,經受著煎熬。
進入9月,美國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環球股市一片慘淡。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國家紛紛推出救市措施。如果說,國內專家和媒體在2008年3月爭論“何謂救市”、“該不該救市”還有市場的話,在2008年5月爭論“美國政府是救股市還是救經濟”還有聽眾的話,那么,到了9月初,前述爭論已經銷聲匿跡。
資本市場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主要場所和標志性體系,穩定與否、信心充足與否,不僅關乎市場本身,而且當然的關乎經濟全局。救股市與救經濟,是正相關的而不是相背離的。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政府從6月份就著手調整具體政策,穩定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可以說,9月18日推出三大組合救市政策,是醞釀已久、慎重抉擇的結果。誠如溫家寶總理10月4日在廣西考察時所說,應對當前的世界金融市場危機,最重要的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保持經濟穩定、保持金融穩定、保持資本市場穩定。
有關觀察家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認為,過去11個月中國股市暴跌,在一定意義上是“好事”,因為前期大調整預支了美國金融風暴的風險。
始自2008年的政策組合拳,是決策層緊密結合中國國情、穩妥駕馭國內外復雜形勢在資本市場的務實表現,它掀開了中國股市治理的新篇章。中國股市作為“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需要政策的調整,并且,政策調整的空間還很大。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名言已經在包括美國資本市場在內的主要市場得到應驗。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新旅途上,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堅定不移地堅持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決策。這既是經驗,也是教訓。
“9·18”組合政策帶來了春天的消息,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股市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 聲音 -
-3月6日,《經濟、股市都要穩中求進》。
-3月20日,《政府“密切關注股市”將成為常態》。
-4月18日,《股市發展莫讓“浮云遮望眼”》。
-5月8日,《決定當前股市運行的五大“邏輯”》。
-6月13日,《“最淺顯邏輯”指引股市大方向》。
-7月10日,《“減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多》。
-8月4日,《抓好內在穩定機制的六大環節》。
-8月13日,《落實股市“應急機制”十分必要》。
-8月20日,《A股再次遍地黃金》。
-9月10日,《中國股市須戒“負面解讀癥”》。
-9月12日,《估值為大》。
-9月18日,《無需夸大華爾街風暴對A股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