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相對于房地產開發行業的敞口而言,未來12個月的展望為穩定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昨日發布研究報告,認為中資銀行相對于房地產開發行業的敞口而言,未來12個月的展望為穩定,原因是受評銀行有足夠的能力承受潛在的房地產相關信貸損失。
穆迪副總裁、高級分析師龍燕康在題為《中資銀行與房地產貸款》(Chinese Banks and Real Estate Loans)的特別評論報告中表示,過去10年中資銀行在房地產行業的敞口穩步上升,但是銀行將貸款業務擴展到房地產領域,尤其是住房抵押貸款,長遠來看這會產生純效益。“與此同時,房地產貸款的增長速度提高了市場對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能否充分掌握該行業風險的擔憂。”
上述報告與穆迪近期的另一份報告相符,后者認為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展望為負面,原因是進一步緊縮的流動性和更大的房地產價格波動而產生的風險。
過去10年中國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增長率始終高于其他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比例從1998年的不足4%升至2007年的近20%。龍燕康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觀察報告表明銀行的信用管理和監控可能并未跟上房地產貸款增長的步伐,開發商通過間接獲得銀行貸款來避開宏觀經濟貸款控制。
“實際上,銀行業在房地產行業的信用風險敞口可能高于其發布的財務報告中所披露的水平。” 龍燕康稱。
穆迪在報告中稱,在歷史上銀行面臨的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一個主要風險是以欺詐方式獲得抵押貸款的盛行。某些開發商和借款人聯合操縱信貸審批流程,并偽造相關證明與文件。此外,銀行在房地產相關貸款的整體風險敞口很可能高于其財務報告所披露的水平。為了避開對房地產貸款的宏觀經濟控制和限制,開發商通過非房地產關聯公司或更大的公司來獲得銀行貸款。
另一方面,龍燕康在報告中認為,與20世紀90年代上次房地產滑坡時期同樣規模的損失再度發生的可能性較低。該報告表示,幾個主要的緩解因素有助于限制潛在的損失,同時2001年以來對房地產開發和抵押貸款更嚴格審慎的監管已幫助降低了信用風險。
此外,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遠遠高于20世紀90年代,所以貸款從原計劃目的轉為房地產投機所造成的連鎖效應比較小。家庭償付能力也依然較高,償還債務的能力可以控制。最后,更明確的破產機制將便于賠償的執行,從而加速清算和價值保存。
根據受評銀行披露的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宅抵押貸款的信用風險敞口,穆迪已進行了壓力測試。上述測試證實了房地產相關信用的嚴重惡化會削弱銀行緩解沖擊的能力,但不會消除這一能力。鑒于披露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不同,較小的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對此行業的損失更為敏感,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受影響程度則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