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世界經濟將處于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至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5.2%、4.8%和5.1%,從而成為繼1950年至1973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4.8%以來的第二個世界經濟最快增長期
對于我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而言,總體趨好的世界經濟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暗藏風險
背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一)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寧
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仍有可能出現波折,特別是臺海形勢正處在高風險時期。如果美國發動對伊朗戰爭,從而造成海上運輸中斷,不僅將導致油價繼續攀升,而且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石油危機。這將嚴重打擊世界和我國經濟。
(二)科技革命加速推進,但全球科技差距仍在拉大
目前,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與開發投資占全球的86%,占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的98%。2006年,美歐日財富占全球財富97.9萬億美元的82.8%。科技差距拉大已成為全球貧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我國在生物和航天技術等領域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甚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距離創新型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產業仍處于大調整和大轉折過程
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進行跨越國家和地區界限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組合,處在國際產業鏈的高中端,成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受益最多的國家。而我國是參與經濟全球化分工與合作受益較多的發展中國家,在引進外資、擴大就業和增加稅收的同時,推動了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但是,大部分利潤被跨國公司拿走。
(四)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東亞區域合作與一體化進程相對滯后
美國為維護在東亞地區的利益和影響,提出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并企圖拆散“10+3”;日本為取得主導權,要把東亞峰會做大、做實、做強,并企圖使“10+3”邊緣化;韓國想拋開東盟,加強中日韓合作;東盟實力和影響都在下降,內部不統一,對推動“10+3”合作和一體化進程已力不從心,難以發揮主導作用。
(五)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但大國之間的競爭加劇
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是,美歐大國產生一種危機感。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歐洲問題專家斯蒂芬·紹博2007年10月29日發表題為《存在一個西方嗎?》的文章認為:“布什政府下臺后,歐洲對美國關系可能會稍有改善。大西洋(600558行情,股吧)兩岸新一代領導人將重新形成一種更加務實的跨大西洋關系。”美歐大國有可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協力應對挑戰。俄羅斯綜合實力恢復很快,潛力巨大。美國對俄羅斯打壓和歐盟東擴對俄羅斯利益空間擠壓,引起俄羅斯的強烈不滿,俄美和歐俄關系仍將是合作與競爭交錯,但摩擦和沖突可能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