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日前發布報告,認為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但是短期作用較小,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貨幣緊縮根治通脹。
中金公司模型顯示,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僅減少0.2%~0.4%,三年后累計下降1.5%~3.0%。
此外,報告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價格對我國消費價格的影響較人民幣匯率大得多。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近期飆升與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貶值密切相關,這說明我國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目前的高通脹是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的,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貨幣緊縮根治。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為了引導通貨膨脹預期,政府應當強調我國通貨膨脹的國際周期性因素,即美元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性變化。美元見底回升之日也許是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減小之時,而在此之前,中國應對通脹要防更要扛,無法倚賴單一政策,而應采取“緊貨幣”(包括匯率升值和信貸規模控制)抑制國內自身通脹因素,同時用財政政策加大補貼農業生產和補貼城市低收入者。
中金公司預計,今年至多加息一次,央行將繼續實施信貸控制,存款準備金率還有2到3次上調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