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樓市迎來的是開門綠,股市依然不振,這表面上不說明什么問題。從金融角度而言,中國股市存在下行風險,通脹與人民幣升值將打壓人民幣資產。
目前中國處于通脹威脅之中嗎?不言而喻。如果2008年1月的CPI指數真的如高盛預計,達到7.1%,那么,即便是長著結構性眼睛的人,也會看出結構性通脹正在向全局性通脹蔓延。通脹意味著經濟增長的速度趕不上貨幣增加的速度,不止于基礎貨幣發行領域,也表現在貨幣乘數效應方面。
以中國制造業的經濟效率確實戰勝了貨幣的增長速度。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企業效率主要表現在制造業,表現在中小企業,更確切地說,是體現在民營企業,而不是那些利潤奇高的大型國有企業以及金融機構。中國通脹的形成原因之一,就是對于大型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低效救助。
注資四大行的舊帳暫且不翻,以現在與未來的救助而言,就有匯金公司去年11月對光大銀行的購股注資,以每股1元的價格購入光大銀行200億元股份;匯金公司還將最快于4月底對農行注資,金額將在450億至500億美元之間。
這些救濟如果換回了高效的有市場概念的公司,投資者或許有收回紅利的指望。但問題在于,這些公司重組的路徑中,上市融資建立董事會制度一應俱全,就是欠缺市場化用人機制這一關鍵環節,這樣自封的銀行家、企業家是否具有銀行家、企業家的資格,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目前他們的上市溢價,是特殊待遇的結果,是壟斷身價的體現,但整體而言,主要是這些遠比制造企業低效的機構分享中國經濟紅利、獲取制造企業的利潤、得到人民幣升值溢價大頭的結果。
如果通脹持續,就說明中國的實體經濟無法承載低效企業與高昂的行政成本,最終會反應到資本市場,將資本市場拖入泥潭。首要表現就是資本市場轉熊,蒸發市值與普通投資者的收益,使那些低效企業現形。而此時,后知后覺的投資者充當了第一輪炮灰。筆者相信,決策層在6000點的時候除泡,在股指急竄之時清火,的確有為中小投資者減少損失的動機,但股市的基本構架不改,中小投資者就無法擺脫炮灰的命運。小仁與大義之取舍,應該不難選擇。政府與其定時去火,不如真正改制大盤藍籌股,改變股市的發行與退出機制,讓他們當得起定海神針的重任。
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一向被當做中國資本市場的利好消息,確實是利好,尤其在人民幣升值不到位、國際市場預期繼續存在的前提下,將吸引國際資金源源不斷流入中國資本市場。要調整中國的經濟結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必須改變,以準確反應市場的預期與資產的價格。
但對資本市場而言,人民幣升值屬于不確定因素。負面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有待評估。我們目前無法確切地知曉人民幣升值到什么程度,是市場能夠接受,也是中國實體經濟能夠健康發展的程度。人民幣匯率已經進入上升通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在制造業等各個經濟領域顯現。這對于中國的實體經濟是個嚴峻的考驗,實際上也是對中國經濟政策的考驗,如果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之時,中國的金融等資產繼續向低效企業配置,那么結果將是災難性的。而人民幣升值到轉折點時,人民幣資產溢價預期消失,會引發國內資金外流。資本管制難收成效,事實上,匯率改革通常會伴隨管制的放松,市場越來越活躍,管制難度會加大。
更讓人擔憂的是,如果人民幣升值,政府鼓勵資金外流,而資金支配權在假冒投資家手中,那么,升值過程其實是個利益外流的過程。要改變這一局面,最好的方法是逐步放松國內對民間資本與民間投資的管制,使主要的財產性收入落到市場能人而不是權貴階層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