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剛剛接到摩根士丹利的通知,說是中標了他們年金計劃的托管人和投資人。”太平養老北方中心負責人邢茂華上周對記者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外企開始對其在華員工設立年金計劃,以保障其權益。
截至上月底,太平養老已經與5600多家企業簽訂了年金的管理合同,受托資產超過180億元。近日,太平養老總經理楊帆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國內開展年金業務的機構數量越來越多,你作為市場的直接參與者,有沒有覺得競爭更激烈了?你對現在的年金市場如何看?
楊帆:從我的個人感覺來說,對于第二批機構進入年金市場所帶來的競爭,目前還不明顯。因為年金業務在國內來說是新興的領域,很多東西需要慢慢積累,把一些混沌的東西變成專業流程固化下來。目前在年金市場上機構是充分競爭的,很多機構現在雖然取得了資格,不過市場環境一旦出現變化,這些機構也很可能放棄年金業務,第一批取得資格的機構里也出現過這種情況。
《第一財經日報》:太平養老成立有三年時間,從年金市場建立之初就一直很活躍,你能不能介紹一下養老金公司的盈利模式?
楊帆:我們的盈利模式跟壽險公司類似,都有一個投入期,在達到盈虧平衡點之后會進入一個持續穩定的盈利周期,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成本的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太平養老也擔任投資管理人的角色,你認為不同年金計劃的投資收益應該怎么去比較?
楊帆:不同的年金計劃和不同的管理人之間的收益是很難比較的,因為每個計劃的資產配置可能會很不一樣,有的是全部都配置在低風險的資產上,例如國債;有的可能會投資一些權益類的資產,不過這部分不能高于監管部門對 股票的投資上限。由于對風險偏好不同,不同年金計劃的收益率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
《第一財經日報》:現在股票市場的波動很大,你怎么看待年金基金受到的影響?
楊帆:養老金是進行長期投資的,受資本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非常有限。隨著年金基金規模的擴大,在市場上整體基金占比越高,實際上對穩定市場更加有利。從宏觀上來講,社會保障不僅是個民生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保障體系就沒有人會傾向于消費。只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起來了,才能通過消費來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