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家庭財產和人身安全的有效保障,近年來,自愿購買保險的居民越來越多。但山東省保險行業協會的有關專家提醒廣大投保人,購買保險要跳出片面看重投資回報率等六大“誤區”:
誤區一:買保險先看投資回報率有多高,是不是還本。
其實,買保險的首要目的應 當是取得風險保障,投資增值是第二位的。風險保障程度高的保險是不能返還保險費的;具有返還保險費功能的保險,風險保障程度會比較低。
萬能險、投資連結類保險投資功能較強,但繳納的保險費也比較高;投資收益以及分紅保險的分紅收益,隨保險資金運用成果而定,有時高有時低,也是不固定的。因此,比較好的辦法是根據自己的繳費能力,先安排保障,再考慮投資,將兩類保險組合購買。
誤區二:買了保險,只要發生事故,保險公司都管。
其實,各種保險都有明確的保障責任范圍,超出責任范圍的事情,保險公司是不負責賠償的。需要特別注意,有些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特殊情況,保險公司也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責任。這是因為,保險責任過寬,保戶繳納的保險費就要很高;有些特殊情況列入賠償范圍會助長道德風險,如醉酒駕車造成的事故等。
誤區三:買了幾年保險沒出事,保險費白交了。
其實,買保險是防萬一,不出事最好。有了保險,隨時都處在保險保障之下。不出事,我為人人;出了事,人人為我,這才是保險的作用。
誤區四:只要給孩子買上保險就行了。
實際上,大人孩子都需要保險,但是買保險應遵循“先大人后孩子”的原則,先把“家庭支柱”保障好,這其中也包含有對孩子的保障。
誤區五:保險與儲蓄沒啥區別,只要存了錢,沒必要再買保險。
保險和儲蓄雖然都是應對風險的辦法,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儲蓄可隨時存取,靈活性很大;保險的保險費是不能隨意取回的。儲蓄是一種自救行為,沒有把風險轉移出去,“萬一”的事來了,錢還沒攢夠,難免陷入困境。而保險是一種集體互助行為,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利用獲得的保險金有助于渡過難關。
誤區六:有了社保就不用再買保險。
社會保險是由政府主辦的一種基本生活保障,覆蓋面比較廣,應當積極推行。但社保注重平等,保障水平比較低,而商業保險的保障范圍比較廣泛,保障程度可以由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能夠滿足各種人的不同需要。因此,有了社會保險也還需要商業保險作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