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對自主創新的作用這個話題已經討論了快十年,我認為不用再討論了”,這是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他認為,無論是從國際經驗,還是從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創業板的推出都將對促進我國創新體系產生積極和深遠的作用。
資金推動才是真
如何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增加投入。對于我國的科技型企業來說,“缺大錢而不缺小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它們能支付得起用于簡單重復再生產的運營資本,但是對規模化產能、進行技術再創新所需的大量資金,這些企業幾乎都會不同程度地犯難。
“我們并不缺小錢,公司現金流比較充沛,但是我們缺大錢,通過市場融資可以使我們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并完成在全國進行產業布局等公司戰略”,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目前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再生水和水處理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說道,碧水源未來上市募集的部分資金將繼續用于膜組器生產基地建設,并且考慮在濟南、上海、浙江、廣州、深圳等地進行布局。
其實,并非碧水源一家企業遭遇到了這個問題。在記者采訪中,不少高技術企業都表示存在這樣的困惑。“我們現在的經營狀況很好,大股東也認為我們非常有潛力,所以,我們不愿意再通過私募的形式獲得資金,而是希望通過上市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一家經營醫療試劑和疫苗的公司負責人說,如果能夠順利上市,企業將把這些資金用于研發和擴大再生產。
由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不足,一些高科技企業已開始面臨國外廠商帶來的競爭壓力。以碧水源為例,目前,包括GE(通用電氣)、西門子、陶氏化學在內的跨國巨頭,都通過并購進入了水處理的膜技術領域。西門子工業系統及技術服務集團中國總經理林漢威就曾表示,“(西門子)選擇了14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加大投資力度,中國就在其中。”2007年6月,陶氏化學全面收購浙江歐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陶氏化學看重的就是后者在膜生物反應器、超濾等方面的設備制造能力和技術。
“雖然我們國家一些科技企業的技術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還是會在資金規模和擴張能力上略有不足”,一位從事水務處理的專家如是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按照國際巨頭的習慣,通過收購兼并迅速擴張生產能力并非難事,而在這些收購和兼并背后,顯示的就是其雄厚的資本實力。
泡沫破滅
留下了高新技術的繁榮
曾經有一位經濟學家在分析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時候說,雖然納斯達克吹起的科技股泡沫讓很多人傾家蕩產,但是,在泡沫過后,美國留下了高新技術的空前繁榮。
“我們不能因為納斯達克產生了泡沫而抹殺其對促進美國高新技術繁榮的意義”,袁鋼明也認為,雖然我們要強調市場的安全性,但更應該通過發展創業板培養創業精神和中國的風險投資,提高中國企業的創新性。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曾提出,探討如何運用資本市場的機制來支持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推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導力量,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取決于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提出:“為創新型國家戰略服務,資本市場責無旁貸。”他進一步分析說,企業是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通過培育和推動創新型企業的成長,資本市場將成為支持自主創新的重要平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將是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向創新型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
袁鋼明說,此前,由于我國退出機制的缺失,很多好的企業都到海外市場上市,這也在一定意義上造成了資源的流失。
可喜的是,創業板的推出已經“如箭在弦”。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創業板相關管理辦法將在4月份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消息人士透露,雖然目前創業板的有關規定還沒有公布實施,但現在第一批擬上創業板的企業都已按照中小板的相關規定上報材料,今后等相關規則出臺后再作相應的調整。而對于創業板的定位,范福春也明確指出,建設創業板從一開始就要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規范化運作,企業上市的審批機制、退出機制、運行規則以及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要按照市場規則來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