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疲弱使兩發債體接連取消新債發行
在國開行發行的以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基準的浮動利率債券遭到市場積極認購的同時,另外兩家政策性銀行卻在近期先后取消了月內的新債發行,兩者看似矛盾的事實凸顯了債券市場在CPI漲幅“高溫烘烤”下的焦灼。
昨日國開行發行了今年第六期金融債券,這只7年期債券的計劃發行總量為200億元,在追加發行之后總量達到了滿額300億元。在366.3億元資金追逐下,超額認購倍率達2.24倍。
與上述火爆購券情形相比,進出口行同日公布的新債發行取消公告就顯得突兀。根據通知,進出口取消了原定于3月20日的金融債發行,成為上周農發行之后第二宗取消新債發行計劃事件。這兩只債券的具體期限和品種并沒有公布,只是在年初公布的年度發行計劃中羅列簡單的發行規模,其中進出口行計劃發行量為100億元,農發行的計劃發行量為100-150億元。兩家銀行給出的取消理由均為對對債券發行進度進行調整。
市場人士認為,高企的CPI數據和從緊貨幣政策擔憂造成近期債市收益率曲線緩步走高。發行人取消新債發行,應該有避免投資者的高要價和冷淡認購而影響兩期金融債認購結果的考慮。
事實上,加息預期開始彌散的擔憂在昨日國開行金融債的發行中表現得更加明顯。盡管這期債券獲得了承銷商的主動認購,但實際上主要動力在于這期浮動利率債券的利率基準——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如果央行在近期提高利率,那么這只浮息債的投資者將獲得利率風險規避的便利。
但也有交易員認為投資者的這種搶購行為有些過頭。因為央行加息的空間在美聯儲降息的背景下已被壓縮,而且加息能否解決國內經濟諸多問題也是疑問,因此短期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對于這期浮息債,應該提高對其利差的要價。他認為,65個基點的利差、4.79%的票面利率似乎還不夠吸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