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一:指數可能上萬點
經過2007年的大幅上漲后,市場對于2008年指數漲幅及表現都趨于謹慎,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各大機構對2008年的指數運行區間預測中,幾乎無一例外地預測指數可能再創新高,大部分高點預測在6300點到7000點附近,樂觀的達到8000點甚至10000點。
例如招商證券認為,在市場理性繁榮的情景下,上證指數波動區間4500點-7500點,對應2008年24倍-40倍、2009年20倍-30倍市盈率;如果市場非理性繁榮,則上證指數波動區間為4500點-10000點,對應2008年24倍-55倍、2009年20倍-45倍市盈率。
綜合多數券商對于明年的行情預測可以看出,上證綜合指數在12月創出的4700多點的低點距離與機構預測的明年低點比較接近,即目前市場仍處于低位區域,來年上漲的空間仍較大。
猜想二:股指期貨推出
如果不出意外,股指期貨將最早在明年初推出,這在中國股市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指數投資和做空機制的存在,將會對中國股市的投資文化產生深遠影響。一個沒有做空機制的市場,其機制是不完善的。股指期貨將會在何種程度上以及以何種方式影響中國股市?對此有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是股指期貨將會熨平股市的波動,另一種觀點是將加劇股市的震蕩。
但從境外市場的運行來看,這兩種效應都不是很明顯。因為從本質上,期貨的走勢本質上是由現貨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而不是相反。從現貨市場來說,有股指期貨的股市和沒有股指期貨的股市,將不會有本質的不同。但從投資者角度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大大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提供了避險機會,市場機制將會更加完善。
猜想三:人民幣升值加快
12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34關口,創下新的紀錄。2007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推動力來自于不斷增大的內部和外部壓力。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和外商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是內部壓力的主要來源。國內幾個月來不斷上漲的CPI增幅也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新的壓力。為遏制通脹蔓延,央行今年已連續6次提高存貸款利率,導致中美間利差不斷縮小,再加上美聯儲迫于次級債風波的壓力接連降息,中美間利差已達歷史低點,這些都構成了促使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此外,基于全球經濟的不均衡,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等國家不斷對人民幣施加升值壓力,構成了促成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
2008年人民幣升值壓力猶在。明年中國實施的從緊貨幣政策,會令市場形成很強的心理預期。就人民幣匯率本身而言,其單邊走勢將難以扭轉,升值壓力依然很大。目前,我國國民經濟仍然維持高速發展,由于通脹高企預計央行將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以貿易盈余為主的經常賬戶盈余將持續增長,這些都對人民幣形成升值壓力。而且,作為“從緊的貨幣政策”的組成部分,加速人民幣升值也可能成為抑制通脹的政策工具,匯率政策有望取代利率政策成為今后央行調控主要手段。多數市場分析人士預測,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會達到8%-10%。人民幣升值不到位,牛市不會真正結束。
猜想四:創業板正式推出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講話中提出,加快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則指出,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目前推出創業板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要抓住時機,積極準備,推出中國的創業板市場。
實際上,早在2001年我國就提出要搞創業板,后來,由于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及各種因素,在深圳先推出了中小企業板。從2004年首只中小板8只股票上市到現在,中小企業板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200家。本來,以為中小企業板代替了創業板,但現在看來不是,創業板依然要推出。按國際上目前創業板的規則,最大的區別在于創業板無論是對企業規模要求,還是對企業業績要求,均是門檻很低,虧損企業也可上市。創業板的推出,無疑將令目前市場炒新、炒小盤的炒作氛圍明顯降溫。
猜想五:紅籌股大量回歸
大量紅籌公司回歸A股,這將是一個大方向,這也將為內地投資者帶來更多的選擇。不過,由于紅籌股公司注冊在海外,要回到A股市場,還需滿足內地《公司法》的要求。
H股紅籌股的回歸對A股既有藍籌股的擠出效應明顯,大盤后期走勢與超級藍籌的發行速度息息相關,但這僅僅表現在市場的短期“擠出效應”上,對市場本身強勢的遏制起著良性的引導作用。“金剛級”超級大藍籌對股指的支撐效力將較多體現在內質支撐上,而簡單的因其股價上漲所產生對股指及市場做多量能支撐效力。從已經上市的“金剛級“超級大藍籌——工商銀行—中國人壽—中國遠洋—建設銀行上市后走勢路徑可以看出:他們的安全著陸及其上市后的走勢完全符合目前市場整體主流機構及管理層的主體意圖,也是市場本身不斷壯大的重在標志,而他們的“群歸”對市場預期對股指所產生整體心理壓力也必將揮之不去。
猜想六:港股直通車開行
“港股直通車”一直是人們關注并影響A股與港股走勢的重要話題。2007年11月5日,受“港股直通車”暫緩開啟的消息影響,恒生指數一改兩個多月來一路向上狂奔的走勢,創出了自“9·11事件”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香港和內地合作是大趨勢。2003年為促成兩地經濟合作,政府曾出臺了CEPA協議。現在,兩地需要在資本市場進行緊密合作,這也是一個大趨勢。第三,政府和監管部門也意識到,香港和內地確實有資本流動、商業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通過一個正式的渠道來進行雙向交流。此外,政策需要適應經濟形勢的客觀變化。從長期而言,“港股直通車”放開的趨勢不可以避免,而政府的研究重點是研究如何開放、開放的形式等問題。
猜想七:B股終有出路
2007年以來B股市場走勢強勁,甚至超過A股。由于歷史原因,同時具有A、B股的上市公司的A股價格一般高于B股,在市場的某些階段,這種價差甚至相差數倍,即使在B股出現一段較大幅度的升幅之后,目前A、B股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差,價差高的仍達1倍。在一個同一個市場中交易的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就因為計價貨幣不同而出現巨大價差,這不符合價值投資的原理,對于優秀的上市公司而言,這種價差意味著機會。更為重要的,對A、B股并軌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并軌則意味著價差的完全消失,這意味著更大的套利機會。
鑒于目前股權分置改革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國內目前最大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B股。從成立之初看,B股市場主要是為了幫助國內企業籌集外匯資金,但當中國外匯儲備達到驚人的規模、國家不再嚴控外匯的時候,B股市場也就失去其最初設置的意義。因此,B股市場問題的解決也是遲早的事情,一旦此事提上議事日程,將為B股市場帶來歷史性上漲機會。
猜想八:四百元股問世
回顧A股市場十多年的發展史,只有1999年的"5·19"科技股行情,曾經誕生中國股市的兩只百元股——億安科技和清華紫光,但遺憾的是,兩只個股的股價都沒有站穩100元,大漲之后出現暴跌,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2007年,市場真正意義上見證了百元股的誕生。在年中滬東重機勇創300元的紀錄后,年末貴州茅臺大有后來居上的趨勢。如今這兩個高價股市盈率已超過50倍,遠甚于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可在多數券商的眼中,它倆仍是400元乃至500元股的有利爭奪者。
猜想九:基金總規模將超4萬億元
2007年9月末,國內基金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3萬億元——相當于A股流通股總市值的30%以上,公募基金在資本市場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而根據2007年上半年資產凈值報告,57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8萬億元,就在各機構還在預言“基金凈值總規模有望達2萬億元”時,4個月不到的時間,基金規模已經用“想也想不到”的速度,快速“翻身”到逼近3萬億元。盡管證監會控制基金發行速度,各基金公司卻在不斷分紅、拆分的情況下迅速壯大。
事實上,基金業能得到這么快速的擴張,與“5·30”暴跌密不可分。市場在不斷震蕩中,浩浩蕩蕩的股民不斷加入到基民大軍。較之2007年、2008年大盤的振幅可能更劇烈、個股操作的難度也更大,屆時3萬億元的基金總規模可能被再度刷新。
猜想十:上證50實行“T+0”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此前的公開表態中,“T+0”交易方式已被列為兩交易所創新舉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兩市A股如果推出“T+0”交易制度,有可能在上證50樣本股、深圳中小板指數中率先得到實施。事實上,節前上海市場大型權重股、深圳市場中小企業板個股走勢極為活躍,正是市場對實施“T+0”制度的一種期待。
事實上,2007年的行情中,藍籌股的持續逼空也與“T+0”的預期有關。之前,管理層曾公開表示,上證50樣本股和中小企業板將率先實施“T+0”,而證券公司也能從成交量的提升之中得到實惠。(記者 陳重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