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資本流動再次成為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密切關注的領域。
外管局在本月召開的全國分局長座談會上特別提出,當前要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短期資金通過貿易、個人外匯和投資等渠道流動的狀況,強化對跨境資本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控和管理。
此時,中國外匯儲備即將跨越1萬億美元的門檻。
“這是目前,外管局密切關注短期資本流動的重要背景。”這位人士稱。
另一方面,這次密切關注更加具有意味的是上周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加息0.27,市場普遍預期到年底,人民幣將升值到7.8。這給短期資本的跨境流動提供了如下暗示: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但是升值空間在短期內將變得十分有限。
短期資本流動
8月18日,人民銀行決定加息27個基點,再次奠定了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業內普遍預計,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將升值到7.8。而國際方面,美聯儲停止加息或將造成資本出逃,而中國將面臨更多的國際資本涌入。
外匯儲備的高企,又一次給外管局敲響了警鐘。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高達9411億元。
如果根據上半年外匯儲備月平均增速211億美元計算,到8月末,外匯儲備將增至9833億美元。如果考慮到上半年外貿順差月平均增加100億美元,而7月份順差達到146億美元,外匯儲備增速可能超過上半年。
這也意味著外匯儲備可能正在跨越1萬億的門檻。
“這是我們最近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監管的背景。”上述外管局人士說。
外管局方面指的短期資本主要是短期外債。截至200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為8189億美元,外債余額為2810.45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余額為1561.43億美元,較上年增加了329.38億美元。到今年一季度,短期外債余額增至1610.43億美元,短期外債占外債余額的55.94%。
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大致可分為四類,即由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貿易、資本和其他項目獨立變化引起的短期資本流動;由匯率變化引起的短期資本流動;為獲得更高收益而進行的資本流動;為保證本金安全為目的的短期資本流動。
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率,也稱之為快速償債能力指標,該指標反映一國在償還外債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時,可動用外匯儲備資產清償外債的能力。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余額比率指標的警戒線為100%。
一般認為,當外匯儲備超過短期外債余額的5倍時,將會因大量的資源閑置而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2005年,外匯儲備/短期外債余額比率為524.46%,遠遠超過了國際警戒線。
據監管人士稱,這些短期資本流動主要通過地下錢莊流入境內、將資本項目科目下的交易偽造為經常項目下的科目、偽造跨境采購合同、虛假貿易等手段進入中國境內。
“而通過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也是這些短期資本進入中國的中介。”業內人士稱。
一般來說,在華外資公司通過股東擔保和境外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式來獲得融資。在華的外資銀行實際上延續了其境外總行的業務,為客戶提供在華融資。
也就是說,由于境內外資銀行對跨國公司的融資是和境外母公司合并計算,或者是延續境外母公司的業務,所以實際上,通過外資銀行,也有相當多的短期資本進入中國。
一家代理歐洲資金在上海購買房產的中介公司對記者私下稱:“境外客戶在上海購買房產一般都是走外資銀行。外資銀行可以幫助安排境內公司注冊,或者通過貿易合同,安排資金進來。”
監管手段
事實上,面對從2004年就開始大筆進入中國的熱錢,監管層似乎并沒有更好的辦法進行監管和堵截。
“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但主要是事后監控,現在對延期付匯這一塊兒的控制比較嚴格,必須做登記。”外管總局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2004年6月,外管局頒布了《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開始對外債總量進行控制,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外匯額度進行審批;2004年10月,外管局在上海第一次反洗錢檢查,除了查處違法行為外,還通過逐筆業務對賬的方式試圖掌握熱錢流入的途徑;
進入2005年,外管局又一連出臺多項措施:2005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完善外資并購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境內居民為換取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憑證及其他財產權利而出讓境內資產和股權的,應取得外管局的核準,防止外資通過這樣的途徑大量流入國內;
2005年4月發布《關于外匯擔保項下人民幣貸款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所有外資金融機構幾乎所有的貸款擔保的審批;5月11日,又對2005年境外金融機構外債總量核定為384億元;
10月,又頒布《關于完善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范進口項下延期付款管理、規范特殊類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債管理、境內注冊的跨國公司進行資金集中運營的、調整境內貸款項下境外擔保管理等一系列規定。
不過這些監管措施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2004年我國新借入外債2059.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044.29億美元,增長102.84%;而2005年,外債數量上升為 2810.45億美元,翻了一番。
“在現在加息的環境下,熱錢變得很敏感。一方面就是升值空間不得了,另一方面畢竟還在加息預期下,所以這些熱錢的任何舉動都會給中國經濟造成影響。外管局方面也必須要警惕熱錢的流動。”央行上海總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