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提出,當前要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短期資金通過貿易、個人外匯和投資等渠道流動的狀況,深入研究改進外匯管理,強化對跨境資本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控和管理——
在日前召開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全國分局長座談會上,外匯局提出,當前要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短期資金通過貿易、個人外匯和投資等渠道流動的狀況,深入研究改進外匯管理,強化對跨境資本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動的監控和管理。
“目前,在國際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比較嚴重的背景下,‘熱錢’到處尋找投資機會,中國免不了成為這些資金的目標。全球過剩流動性的輸入,使得我國的資本賬戶順差增長。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較快,增加了人們對‘熱錢’流入的擔憂。”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到底有多少“熱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峰對記者說,當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準確的“熱錢”計量方法,但可以進行大體估算。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今年2月份起,押注人民幣升值的“熱錢”卷土重來。雖然目前國際上一直沒有準確的“熱錢”定義,但通常可以用外匯儲備的增加量減去外商直接投資(FDI)和貿易順差來計算。照此計算,2月—5月份進入我國的“熱錢”規模分別達到10.2億美元、44.5億美元、53.1億美元和125億美元。
但一位外匯局人士對記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用外匯儲備的增加量減去FDI和貿易順差并不能準確代表“熱錢”的流入規模,這種測算方法過于簡單。
他個人認為,這幾年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加快了引進境外投資者,去年金融部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也有100多億美元;同時,證監會批準一些企業境外上市融資;另外還有服務貿易項下的收入,如旅游貿易項下的凈流入;還有一部分外債。他說,上面這些正常的資金流入加起來,基本上與外匯儲備的增加量減去FDI和貿易順差的值接近。
嚴控“熱錢”流入渠道
左曉蕾說,目前,“熱錢”是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外匯局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是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方法之一。同時,“熱錢”流入造成我國內部流動性過剩,會導致投資和新增貸款大幅增長。
世界銀行在《2006全球發展金融報告》中指出,2005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凈資本流量達到創紀錄的4910億美元,如此巨額的流動資本,已嚴重威脅到了這些國家的金融安全。
殷劍峰說,“熱錢”流入的渠道很多,要針對不同的流入渠道采用不同的監管方法。7月建設部、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出臺文件,對外商投資房地產的市場準入、開發經營以及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房產等三大領域進行明確規范,就是中國政府打擊境外“熱錢”肆意投機房地產市場的舉措。
外匯局提出,加強對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貿易外匯收支管理,在便利多數守法合規企業經營的同時,重點加強對關注類企業或地區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監管;完善個人外匯管理,便利個人貿易等經營性外匯收支活動,加強對個人經常性轉移的監管,規范個人資本項下外匯交易;加強和改進外債管理,鼓勵和引導境內機構更多地使用國內資金;落實外資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外匯管理政策,加強匯兌環節的監管等措施。(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