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發布最新報告稱,利率或人民幣幣值急速的升勢,都可能使尚未成熟的內地銀行體制承受更大的壓力。標準普爾還做了大膽的估計,假設在短時間內人民幣升值25%,利率上升200個基點,在銀行和企業部門都沒有采取任何應變措施以舒減風險及損失的情況下,內地企業的凈利潤將可能下降約1/3,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可能最高上升9個百分點。
標準普爾發布了一份題為“利率或人民幣急升可能使尚處成長的中國銀行業承受壓力”的報告,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周彬指出,“內地銀行業過去幾年的基本面已有改善,但中國銀行體系的經濟風險和行業風險還是較高,而風險有所增加。”
雖然標普認為中國政府在調整貨幣和外匯政策過程中可能采取漸進性政策,但標普還是強調,利率或匯率的急劇上升都可能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不良貸款增多。目前,中國政府正在設法給國內過熱的經濟降溫,使之回歸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同時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致力于放緩出口、擴大內需。
標普駐中國香港的分析師曾怡景表示,由于信貸風險管理經驗不足,加之中國經濟數年來一直處于增長狀態,可能導致中國銀行業對風險不夠敏感。“中國銀行系統還沒有經受過充分考驗。”曾怡景強調。
標普稱,中國政府需要審慎行事。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容易受到一些行業信貸和產能快速擴張的沖擊,而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又可能使之面臨重大的信貸風險。在利率市場化加速和人民幣匯率機制靈活性增加的趨勢下,銀行業需要迅速提高自身能力并開發相應產品,以應對相關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