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發布時間: 2014-11-24 09:39:12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鄭國光  |  責任編輯: 環境
關鍵詞: 丹麥 哥本哈根 IPCC 氣候 氣候變暖 暖事件 全球降水 熱量資源 氣候變化影響 氣候系統 氣候安全

今年11月1日在丹麥哥本哈根閉幕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該報告是對IPCC先前相繼發布的三個工作組報告成果的高度凝煉與綜合,包括氣候變化及原因、未來氣候變化與風險、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路徑、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措施等內容,反映了近年來科學界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人類社會對氣候變化的最新認知與理解。由于IPCC報告具有很強的政策相關性,這次報告的發布將對國際氣候制度談判走向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產生重大影響,也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了很好的科學基礎。

一、近百年全球氣候顯著變暖,并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

近百年全球氣候變暖體現在全球氣溫升高、海洋變暖、冰雪大范圍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等諸多方面。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攝氏度,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過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1971—2010年間,氣候系統增加的凈能量中有90%以上儲存于海洋,造成海洋上層變暖。自1971年以來,全球冰川普遍出現退縮現象,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儲量減少,北極海冰面積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縮小。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0世紀中葉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明顯變化。極端暖事件增多,極端冷事件減少;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等地熱浪發生頻率更高;陸地區域的強降水事件增加,歐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干旱強度更強、持續更長;熱帶氣旋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存在長期增加趨勢。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降水變化和冰雪消融正在改變全球水文系統,影響到水資源量和水質,加劇淡水資源缺乏。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有利有弊,但總體以不利影響為主,其中小麥和玉米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更大,平均每十年分別減產約1.9%和1.2%。氣候變化改變了部分生物物種的數量、活動范圍、習性及遷徙模式等,部分陸地區域的物種平均每10年向極地和高海拔地分別推移17公里和11米。氣候變化引起海洋酸化,影響海洋生態,還惡化了已經存在的人類健康問題,導致一些地區與炎熱有關的人類死亡率的增加。

人類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在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驅動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上升,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750—2011年間,人為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20400億噸,其中近一半為近40年所排放,47%來自于能源供應、30%來自于工業、11%來自于交通、3%來自于建筑。IPCC綜合報告認為,人類活動主要通過排放溫室氣體影響氣候,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氣候變暖一半以上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這一結論的可信度在95%以上。

二、溫室氣體的繼續排放將導致全球氣候進一步變暖,加劇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

未來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主要取決于二氧化碳的累積排放。即使人類停止溫室氣體的排放,但過去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及其相關影響還將持續多個世紀,而且氣溫升高越明顯,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就越大。IPCC綜合報告還指出,與1986—2005年相比,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將升高0.3—4.8攝氏度,人為溫室氣體排放越多,增溫幅度就越大;熱浪、強降水等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將增加;海洋將進一步酸化;全球冰川體積將減少15%—85%,9月份北極海冰范圍將減少43%—94%;海平面將上升0.26—0.82米。

未來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面臨的氣候風險將加劇。如果不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局地溫度比20世紀后期再升高2攝氏度或更高,將會減少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產量,影響全球糧食安全;許多干旱亞熱帶區域的可再生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將顯著減少。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全球受水資源減少影響的人口將增加7%;許多物種將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很多地區尤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健康狀況將加劇。許多的氣候風險將集中出現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則更多地面臨著水資源短缺、食物安全和農業收入的風險。

三、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相輔相成,是減少和管理氣候風險的重要途徑

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是降低和管理氣候風險的互補性戰略。對于已經和即將發生的不利影響,適應的效果更為顯著。但控制長期風險必須強化減緩。近期和長期減緩措施將有效地降低本世紀后期的氣候變化影響。如果沒有更多的減緩措施,本世紀末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可能比工業化前高出4攝氏度,即使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人類社會仍會面臨很高的風險。

如果將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當量以內,本世紀末溫升有可能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與工業化前相比)。為此,到2050年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應在2010年排放的基礎上減少40%—70%,到2100年應實現零排放。

1   2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