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深圳治霾從巷戰到海戰
??????? 激勵港口船舶使用岸電和低硫油
計劃每年投資兩億元,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低0.92微克/立方米。近日,廣東省深圳市發布了《港口、船舶岸電設施和船用低硫油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利用資金補貼,鼓勵航運企業使用岸電或低硫油,以推進港口船舶大氣污染治理。
此舉使全國治霾戰場首次從城市“巷戰”轉向“海戰”,也讓深圳成了亞洲范圍內較早開展港口船舶污染實質性治理工作的城市。
停靠14小時可獲萬元補貼
《辦法》顯示,對于使用低硫油并符合相應申請要求的航運企業,深圳將根據使用燃油硫含量的區別,予以75%~100%不等的用油差價補貼。使用岸電并申請加入深圳港綠色公約等的航運企業,可享受0.7元/度的岸電優惠電價,差價費用也將得到全額補貼。
根據《辦法》規定,凡是在深圳行政區域內開展岸電設施建設和提供岸電使用的港口企業或者船舶靠泊期間使用岸電或低硫油的航運企業,都可以按要求申請相關補貼。
“按計劃,全市每年將投入兩億元專項用于補貼,或可實現PM2.5年均濃度降低0.92微克/立方米。”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水生表示,機動車經過多年治理,排放水平遠遠好過船舶,同樣的錢投在仍屬無控制狀態的船舶上,得到的效益會多很多。
深圳市人居委相關負責人舉例說:“船舶在靠泊港口時轉用低硫油,靠岸時用插電來提供電力。今后一艘4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如停靠深圳港14小時,可獲得1萬元左右的補貼。”
不過,按照深圳港口治理路線圖,目前此政策僅為提倡性舉措。李水生說,深圳港口船舶大氣污染治理,將逐漸從自愿走向強制,并期待在2018年實現珠三角港區建立硫排放控制區的目標,之后會強制船舶執行。
一艘船的污染相當于50萬輛貨車
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集裝箱吞吐量不斷突破,港口的繁忙無形中為污染穿上了隱身衣。據了解,深圳是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港口船舶排放已成為深圳大氣污染物的重要來源。
根據深圳市環科院的計算,海洋船舶污染是深圳二氧化硫第一大污染源,占全市總排放量的66%,氮氧化物則僅次于機動車和火電廠,占到14%,排放細顆粒物(PM2.5)占5.8%左右。
“船舶被人們形象地稱作‘海上火電廠’。”李水生告訴筆者,根據國際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相關報告顯示,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裝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負荷行駛,一天排放的PM2.5相當于50萬輛使用國四油品的貨車。
“船舶靠泊期間使用岸電和低硫油必將大幅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李水生表示,根據深圳市相關部門測算,《辦法》實施后,全市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6000噸,相當于3座媽灣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減排顆粒物約450噸;減排氮氧化物約2300噸,預計可使全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下降1.2微克/立方米左右,PM2.5年均濃度下降0.9微克/立方米左右,氮氧化物年均濃度下降0.5微克/立方米左右,“這將對進一步提升深圳市的空氣環境質量發揮巨大作用”。? (通訊員李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