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京津冀等多地飽受霧霾之苦,這讓3月25日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空氣質量報告更為引人關注。該報告指出,去年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除拉薩、海口、舟山3個城市各項污染指標年均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外,其他71個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標。如此大比例的超標,是否表明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更糟糕了?
“不達標的城市增加,不一定代表空氣質量更差了,這主要是因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更嚴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本次報告,是我國2013年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來首次對74個城市做出的評價。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這3項原有指標的基礎上,首次將PM2.5、一氧化碳、臭氧納入空氣質量評價指標,監測的污染物種類擴大到了6項,同時積極接軌歐盟、美國等國際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幅收緊了污染物的濃度限值。“以PM10為例,按照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其年平均濃度限值已由100微克/立方米調整為70微克/立方米。”柴發合說。
正是因為衡量空氣質量的“尺子”變嚴了,以前按照舊的空氣質量標準衡量可以達標的城市,現在就不合格了。記者注意到,珠海、廈門、貴州等一些人們印象里空氣質量不錯的城市,這次并未達標。但是,這幾個城市仍然排在全國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
我們對71個城市超標的情況,需要做科學全面的分析。在PM2.5這一污染物指標方面,確實只有拉薩、海口、舟山達標了。但是,在PM10方面,有11個城市達標;在二氧化氮方面,有29個城市達標;在二氧化硫方面,有64個城市達標;在臭氧和一氧化碳方面,全國有77%和86.5%的城市達標。
在柴發合看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收嚴”是好事,“因為新標準強調以保護人體健康為首要目標,這表明大家對環境空氣質量有了新要求、新期待,同時也要減排更多的污染物,以利于空氣質量的改善。”
早在2012年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之際,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就曾預測到今天的結果。他表示,根據測算,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后,我國將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達不到空氣質量要求。“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惡化,而是因為標準嚴格了。”如今看來,現實情況印證了吳曉青的預測。
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普遍超標,“收嚴”的標準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仍是大氣污染的形勢日趨嚴峻,以往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所累積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依然巨大。這也正是何以“十面霾伏”會波及三亞等生態良好的城市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空氣質量狀況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在同樣的氣象條件下,京津冀霧霾的平均值已開始下降。雖然濃度降低的幅度還比較小,不足以讓人們有明顯感受,但隨著全國對大氣污染的治理不斷向縱深推進,空氣質量會持續改善。“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治理霧霾需要超常付出,治理大氣污染的步子需要邁得更大,對臭氧的污染治理也需要更多關注。”柴發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