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1月13日訊 (記者 唐佳蕾)國新辦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會上表示,國家林業局于2009-2013年組織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5.58%。中國現場直播
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采用3S技術
為滿足我國濕地保護管理需要,更好地履行《濕地公約》,2003年我國完成了首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初步掌握了單塊面積100公頃以上濕地的基本情況。十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濕地生態狀況發生了顯著變化,為準確掌握濕地資源及其生態變化情況,制訂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政策,編制重大生態修復規劃,國家林業局于2009-2013年組織完成了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
按照《濕地公約》,第二次調查確定起調面積為8公頃(含8公頃)以上的近海與海岸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以及寬度10米以上、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濕地,開展了濕地類型、面積、分布、植被和保護狀況調查,對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和濕地公園內的濕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有瀕危物種和紅樹林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濕地開展了重點調查,主要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狀況、利用和受威脅狀況等。
參與本次調查的省級及以上單位203個、技術人員2.2萬人,調查采用3S技術(即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的簡稱)與現地核查相結合的方法。全國共區劃濕地斑塊27.62萬塊,區劃濕地區3391個,重點調查濕地1579處,布設植物調查樣方72227個,動物調查樣帶和樣方14044個,獲取調查成果數據2.6億條。
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 濕地率5.58%
調查主要成果:一是掌握了調查范圍內符合公約標準的各類濕地面積、分布和保護狀況,建立了遙感影像和基礎數據庫。二是掌握了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其他重要濕地的生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社會經濟及受威脅狀況等。三是掌握了近十年來100公頃以上濕地面積、保護狀況和受威脅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四是建立了穩定的濕地資源調查專業隊伍和專家團隊。五是形成了完善的濕地資源調查監測系列技術規范。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5.58%。其中,調查范圍內濕地面積5342.06萬公頃,收集的香港、澳門和臺灣濕地面積18.20萬公頃 。自然濕地面積4667.47萬公頃,占87.37%;人工濕地面積674.59萬公頃,占12.63%。自然濕地中,近海與海岸濕地面積579.59萬公頃,占12.42%;河流濕地面積1055.21萬公頃,占22.61%;湖泊濕地面積859.38萬公頃,占18.41%;沼澤濕地面積2173.29萬公頃,占46.56%。
按照全國水資源區劃一級區統計,各流域濕地分布分別為:西北諸河區濕地面積1652.78萬公頃,西南諸河區濕地面積210.81萬公頃,松花江區濕地面積928.07萬公頃,遼河區濕地面積192.20萬公頃,淮河區濕地面積367.63萬公頃,黃河區濕地面積392.92萬公頃,東南諸河區濕地面積185.88萬公頃,珠江區濕地面積300.82萬公頃,長江區濕地面積945.68萬公頃,海河區濕地面積165.27萬公頃。
按照31個省區市統計,濕地分布分別為:
表 全國各省(區、市)濕地面積 單位:萬公頃
序號 |
省(區、市) |
濕地面積 |
序號 |
省(區、市) |
濕地面積 |
1 |
北京市 |
4.81 |
17 |
湖北省 |
144.50 |
2 |
天津市 |
29.56 |
18 |
湖南省 |
101.97 |
3 |
河北省 |
94.19 |
19 |
廣東省 |
175.34 |
4 |
山西省 |
15.19 |
20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75.43 |
5 |
內蒙古自治區 |
601.06 |
21 |
海南省 |
32.00 |
6 |
遼寧省 |
139.48 |
22 |
重慶市 |
20.72 |
7 |
吉林省 |
99.76 |
23 |
四川省 |
174.78 |
8 |
黑龍江省 |
514.33 |
24 |
貴州省 |
20.97 |
9 |
上海市 |
46.46 |
25 |
云南省 |
56.35 |
10 |
江蘇省 |
282.28 |
26 |
西藏自治區 |
652.90 |
11 |
浙江省 |
111.01 |
27 |
陜西省 |
30.85 |
12 |
安徽省 |
104.18 |
28 |
甘肅省 |
169.39 |
13 |
福建省 |
87.10 |
29 |
青海省 |
814.36 |
14 |
江西省 |
91.01 |
30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20.72 |
15 |
山東省 |
173.75 |
31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394.82 |
16 |
河南省 |
62.79 |
合計 |
5342.06 |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小區并存,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納入保護體系的濕地面積2324.32萬公頃,濕地保護率43.51%。其中,自然濕地保護面積2115.68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45.33%。
兩次調查間隔十年間,中國濕地資源呈現三個主要變化:
一是同口徑下濕地面積減少。我們對兩次調查類型相同、范圍相同和起調面積相同的濕地進行對比,近十年來我國濕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減少了337.62萬公頃,減少率為9.33%。此外,河流、湖泊濕地沼澤化,河流濕地轉為人工庫塘等情況也很突出。
二是濕地保護面積增加。濕地保護面積增加了525.9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5塊,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279個,新建濕地公園468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
三是濕地受威脅壓力進一步增大。從重點調查濕地對比情況來看,威脅濕地生態狀況主要因子已從十年前的污染、圍墾和非法狩獵三大因子,轉變為現在的污染、過度捕撈和采集、圍墾、外來物種入侵和基建占用五大因子,威脅因子出現頻次增加了38.72%。主要威脅因素增加,影響頻次和面積都呈增加態勢。
十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重視濕地保護。國務院批準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年)》以及該規劃的“十一五”和“十二五”實施方案,下發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最近5年每年中央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濕地保護提出了要求,中央林業工作會議提出要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等。為實現這些重大戰略決策,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與各級政府在濕地保護管理上開展了大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濕地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
濕地生物多樣性減退 保護空缺較大
調查結果也同時反映出,我國濕地資源保護與發展依然面臨著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濕地生物多樣性有所減退。由于污染、圍墾等原因,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減退。僅從濕地鳥類資源變化情況看,兩次調查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呈現減少趨勢,超過一半的鳥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二是濕地保護空缺較大。近十年來,我國逐步建立了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體系。我國濕地保護率雖然有所提高,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候鳥遷飛路線、重要江河源頭、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區等范圍內的重要濕地,還未全部納入保護體系之中。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濕地保護率僅為51.52%,國家重要濕地保護率僅為66.52%。全國濕地保護的空缺還較多,濕地保護管理任務非常艱巨。
三是管理工作亟待加強。從管理角度看,國家還沒有出臺濕地保護專門法規(但有18個省區出臺了省級濕地保護法規),濕地保護長效機制也未建立,濕地保護的科技支撐還十分薄弱,全社會的濕地保護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應完善濕地保護體系 提高全社會保護意識
總體看,我國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濕地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全國上下更加重視和支持濕地保護。我們將按照十八大提出“擴大濕地面積”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濕地立法工作,健全濕地保護管理制度,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進一步擴大濕地保護面積,充分發揮濕地在維護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強法規和制度建設。國家應盡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明確濕地保護職責權限、管理程序和行為準則。制定濕地保護紅線,完善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實行濕地分類管理。
二是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加強重要區域濕地保護恢復和綜合治理等,擴大濕地面積。在候鳥遷飛路線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的重要濕地,優先開展重大生態修復工程。
三是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完善和建設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小區并存的濕地保護體系。加強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強化濕地保護管理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工作,提高濕地保護管理能力。
四是加大科技支撐。開展重點領域科學研究,研究濕地保護和恢復的關鍵技術,為大規模開展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服務。建立科學決策咨詢機制,為濕地保護決策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五是提高全社會保護意識。在全社會開展濕地保護和資源憂患意識宣教活動,增強全民生態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逐步將濕地保護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政績考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