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防線”淪為“保護傘”
客觀原因固然存在,但業內專家認為,更突出也更值得關注的是主觀故意。
“一些污水處理廠將排放企業當成了‘搖錢樹’,淪為超排企業的‘幫兇’。”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非常憤慨地告訴記者,他們在江蘇等地調研發現,一些污水處理廠與企業簽訂合同后,企業就可以將不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污水直接排到污水處理廠,前提是要多交錢。而這些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經過簡單處理,甚至沒有處理,便被偷排進天然水體。
南京市從2010年起就對國家重點企業實施排污在線監控,這些企業的排放數據應24小時實時上傳。而記者查閱江蘇省環保廳公布的排污監控在線數據時發現,在數據缺失的企業名單中,有好幾家是污水處理廠。業內人士透露,數據缺失只有兩個原因——監控系統故障或企業為偷排而人為關閉監控設備。
“污水處理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敢與污染企業同流合污,關鍵在于當前我國對超排處罰標準比較低,無法起到震懾作用。”馬軍說。
與主動充當“保護傘”和“幫兇”不同的是,一些工業企業違規排放也會導致污水處理廠被動超標排放。南京水務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或工地將遠遠高于國家規定標準的工業污水、泥漿水等偷排進來,這大大超出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平,甚至會對處理設備產生沖擊,沒辦法,一些污水處理廠只能“一排了之”。
“以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對紡織印染行業執行的新排放標準為例,這一標準對限制污染意義重大,僅從COD來看,舊標準是500,新標準只有200,排放標準之高可想而知。但遺憾的是,我們調研發現,一些印染大省出于地方保護,根本不去執行。地方政府對工業企業的縱容,直接造成了企業超標排放,在這種情況下,污水處理廠淪為排污大戶也是有口難辯。”馬軍說。
促“防線”回歸本位
如何讓污水處理廠回歸保護環境的本位?環保專家、業內人士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建議,一是要理順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機制,確保專款專用,保證其正常運轉;二是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進水口的監測,確保進水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三是要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對超標排放的污水處理廠加大處罰力度。
針對規劃設計不合理問題,各地環保、財政等部門應聯合起來,依據工業企業數量和污水排放量等,制定污水處理廠建設計劃,并采取財政扶持等方式,盡可能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負擔。同時,采取控制污水排放量、推進雨污分離處理等,讓雨水得到合理利用,讓污水得到科學治理。
馬軍表示,還應做到信息及時公開。污水處理廠作為水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應向公眾通報相關數據,讓公眾實時了解其是否達標排放。如果沒有達標排放,則要及時公布原因,說明是由于自身處理能力不足,還是因為工業企業超標排污,又是哪家企業在超排。
相關專家呼吁建立更加嚴格的污水處理工藝評價檢測指標,并建立相應責任機制。對隨意調整污水處理標準、擅自降低處理成本從而導致處理結果不達標,或者不經處理直接排污的污水處理廠,要按照二次污染環境的違法事實,對其進行責任追究,并對相關人員按失職失責和違反環境保護法從嚴處理。(記者 蔡玉高 蔣芳 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