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海洋工程裝備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處于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工裝備制造領域的建造能力和市場份額不斷提高。業內預測,未來5年將是全球海工裝備發展的“黃金時期”,這5年也將是中國海工裝備發展的關鍵期。
搶占市場 乘勢發力
我國海工裝備不僅在國際市場接單總量持續上升,國內產業也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新世紀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人民幣,占世界市場份額近7%,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產業區,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海工裝備制造企業主要由造船企業和石油裝備企業組成。一些重工類和機械制造類企業也將業務拓展至海洋工程領域。
我國海工裝備接單總量持續上升,2012年共承接除海工輔助船外的各類訂單30座(艘),其中包括自升式鉆井平臺9座、半潛式鉆井平臺1座、鉆井船3艘、FPSO3艘、半潛式生活平臺4座、鉆井支持平臺6座、海上風電平臺2座、其他平臺2座。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船舶企業已經在國際海工裝備市場上拿下了10%的份額,且隨著全球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海洋工程裝備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海工裝備制造市場份額還將向上拓展。
從國內市場看,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項政策相繼出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0%??梢灶A計,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還將大力發展并投資海工裝備產業。
我國海工裝備制造行業方興未艾,但與制造強國相比,差距依然明顯,主要體現在中低端產品比重較高和競爭力不足。我國企業在海工領域主要從事鋼結構部件的加工建造,而利潤最高的配套設備、水下設備制造基本被國外供應商壟斷。同時,我國企業的工程設計、制造工藝、項目管理、關鍵設備配套、企業管理、人才儲備和國際化水平等方面還比較薄弱,生產成本也較高。
多種融資 支撐產業
海工建造雖然利潤可觀,但技術含量高、投資風險大,解決融資問題是成功進入海工市場的先決條件
面對中國海工裝備制造業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人們很難相信,5年前,中國企業在國際海工裝備市場的訂單還幾乎為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經濟和貿易受到嚴重影響,航運市場陷入低迷,我國造船企業普遍陷入“接船難、交船難”的窘境。由于世界原油走勢堅挺,日漸升溫的海洋工程市場成為國際造船企業競爭的新熱點,不少中國船企也開始向建造海工裝備轉型。
海工建造雖然利潤可觀,但技術含量高、投資風險大。以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為例,平均價格約為5億到6億美元,相當于20條常規船的造價。按海工市場交易的一般規則,船東在訂船時只支付10%到20%的訂金,后續再根據建造的不同時段,分期支付全部款項。建一艘海工裝備船需要1年到3年,要成功進入海工市場,中國企業首先要解決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