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經驗六:利用監測數據幫助醫療衛生部門展開預防性診治
對于世界各國大城市來說,PM2.5的治理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對城市居民健康的損害,一些發達國家大城市在政府環保部門積極治污的同時,醫療衛生部門也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監測數據,深入研究PM2.5污染對于人體健康狀況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實現PM2.5易誘發疾病的早期發現和主動干預。
2000年至2003年,法國政府在巴黎、里爾、馬賽、魯昂、圖盧茲、阿弗爾六個城市,開展了空氣污染與健康狀況的調查。紐約市則從2008年底開始,將監控重點轉向空氣質量對社區人群健康狀況的影響。以此為依據,衛生服務部門有的放矢地在重點社區(PM2.5污染物濃度最高的社區)針對重點人群(老年人和兒童)開展對重點疾病(哮喘、心血管等)的預防性診治工作,極大地提高了衛生服務的效率。
經驗七:提高城市綠化率,強化城市吸塵器的功能
與減少污染源、控制PM2.5排放量的治理方法不同,園林綠化措施利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吸附和滯留大氣中的顆粒物,達到減少和控制大氣中顆粒物含量的目的。它對環境的凈化功能非常明顯。所以,提高城市綠化率是世界各國進行PM2.5末端治理的重要手段。紐約市政府自2007年開始,依據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每年投入1700萬美元,優先在樹木覆蓋率最低、PM2.5污染最為嚴重的社區植樹,同時提高新建社區的綠化率標準。
經驗八: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參與
控制污染不能只依賴政府和環保部門,還需要公眾的廣泛參與。世界各國城市普遍與環保組織和社會團體展開合作,采取加大公共廣告投放、建立警示標示系統、開設綠色環保網站等手段,提高公眾對PM2.5污染危害的認識,促使其從日常生活做起,為污染的治理盡力。日本東京就將宣傳“生態駕駛”作為鼓勵市民參與的一個切入點,倡導駕駛時緩慢提速,提前減速,盡量避免猛踩油門和急剎車;盡量減少引擎空轉;經常檢查輪胎的氣壓;在后備箱里少放物品。據日本有關部門測算,實施“生態駕駛”后,大部分人能將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減少20%左右,最多甚至可以減少40%。與此同時,各城市還提供財政補貼,鼓勵市民購置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
國外大城市的治理經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國外大城市的治理經驗表明,要想根治PM2.5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PM2.5的入口管理,努力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收緊PM2.5的出口,嚴控排放總量。而國外空氣質量的好轉,不僅依靠政府環保部門的空氣污染治理,更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化石替代能源開發利用和人們生活方式轉變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治理PM2.5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全局的高度,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統籌規劃,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走出一條與本市經濟社會和地理環境條件相適應的治理之路。
(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北京健康城市建設促進會 聯合課題組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 北京健康城市建設促進會 聯合課題組課題顧問:王力??;負責人:王鴻春;執筆人:張燕。參與本課題論證的主要專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徐東群、亞洲城市清潔空氣行動中心中國項目負責人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