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將小區回收的廚余垃圾運到專門的加工廠進行堆肥處理,制成有機肥后,再返還給小區進行綠化,或者賣給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記者在武漢采訪時發現,隨著城市垃圾量的日漸增加,這種由企業和小區合作的廚余垃圾生物處理方式成為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有效嘗試。然而受居民生活習慣、城市垃圾運輸方式、經濟效益等因素制約,生物處理規模化推廣之路困難重重。
今年6月份,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德國巴斯夫公司,在萬科潤園小區免費向居民派送生物降解塑料袋包裝廚余垃圾,放進分類垃圾箱中,一臺運輸車專門將廚余垃圾運至新洲的堆肥場。2到3個月后,這些垃圾將變成肥料,其中一部分運回小區,為花草樹木施肥。
華麗環保總裁張立斌介紹,生物處理廚余垃圾的關鍵是,居民扔棄的廚余垃圾,在堆肥條件下能完全降解,不污染環境,節能減排效果明顯。“華麗環保將可降解的垃圾袋按照每月30個的數量派送給小區居民,并在每個垃圾袋上標注門棟號。”
據了解,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運行,目前已從小區回收4、5噸垃圾,按照45天完成一次堆肥,一噸廚余垃圾產生0 .4噸的有機肥計算,可以生產1.6-2噸有機肥。
張立斌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回收的廚余垃圾經過堆肥處理,可以制成有機肥,按照有機肥的質量高低,每噸售價在500-1000元不等,有機蔬菜等農田急需這樣的有機肥。而且國內外的許多試驗也表明,堆肥具有明顯的增產作用。連續使用堆肥2-3年后,土壤空隙度增加2 .1%-4 %, 田 間 持 水 量 增 加1 .4 %-3 .5 %, 有 機 質 增 加0 .0 5 %-0.17%,增產幅度最高達15%。廚余垃圾采用堆肥的處理方式,可極大地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為緩解溫室效應作貢獻。
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武漢市政府參事李光教授認為,此次由多家企業共同合作的廚余垃圾分類堆肥項目,是開創性處理城市垃圾的有益嘗試。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居民生活習慣、城市垃圾運輸方式、經濟效益不明顯三大因素使廚余垃圾在生物處理之路上困難重重。
首先,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垃圾處理習慣一時難以改變。
華麗公司負責人透露,試運行之初,物業公司給所有潤園業主群發短信,在社區網站上也發布消息,通知居民免費領可降解的垃圾袋。但過了兩周,只有200戶多戶業主申領。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行,目前已向400戶居民發放了垃圾袋,持續使用的將近300戶左右。
其次,經濟效益暫不明顯影響企業和小區積極性。
張立斌告訴記者,頭一個月的試運行,華麗環保已經投入17萬元,還沒有實現任何盈利“一個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比普通垃圾袋要貴2角錢。”他 們 今 年 的 最 終 目 標 是 免 費 發 放5000戶。他坦言,因為回收的垃圾量少,賣出的有機肥根本無法彌補成本,長期持續下去企業也將無以為繼。
據了解,華麗環保探索與小區合作初期,找了10多個小區,但都沒有成功,最終與萬科潤園達成協議。
記者在福星惠譽、安順家園等小區采訪時發現,這些小區并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而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籠統收集。負責安順家園物業的武漢平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廚余垃圾”分類只有社會效益,暫時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投入大,收益小,絕大部分物業公司目前都不會想到去做這個事情。”
“對于小區來說,潤園的‘餐廚垃圾’分類活動還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婁珺認為,這項活動在短期內不可能有任何經濟回報。
第三,傳統城市垃圾運輸方式不利廚余垃圾分類長久發展。
婁珺介紹,現在小區推行的垃圾分類和廚余垃圾回收處理全靠小區和企業合作推動,在垃圾分類運作過程中,雖然小區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但是垃圾運輸環節不配套,垃圾裝車后又被混在一起,影響了業主的分類積極性。
據了解,目前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廣州、上海、杭州等地,垃圾分類處理等工作都是政府主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博士王真認為,廚余垃圾生物處理的大規模推廣,應大力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與 之 相 適 應 的 政 策 法 規 , 大 力 宣傳,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此外,應加大對企業的補貼力度,促進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