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湖北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游,山清水秀,風光無限。地靈人杰,歷史上,襄陽孕育了一大批文化名家,且是三國文化的中心區域和歷朝歷代重鎮,是商賈匯聚、兵家必爭之地。
而今,古襄陽的戰火早已在后人的“演義”中成為傳奇,現代化的襄陽不僅已經成為內陸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更在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過程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
城市化進程中,生活垃圾的正確處理是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襄陽的垃圾處理之道為何?也長期縈繞在襄陽城市化發展進程之中。而今,當你來到位于襄城區余家湖水洼村的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恩菲”)BOT項目——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時候,也許就能找到答案。
聽到“垃圾焚燒發電廠”,有人或許會聯想到這樣的畫面:廠房里傳來機器震耳的轟鳴,堆積的垃圾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垃圾填埋場周邊寸草不生……但是,當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藍白相間的現代化廠房映入眼簾時,你會感嘆眼前一切都與那種“想象”相去甚遠。在這里,只有進出其間的壓縮密閉的垃圾清運車為你“證明”,嵌于這古時荊州重鎮青山綠樹之間的,確是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目前,每天約有40輛垃圾清運車往返于襄城、樊城兩個城區,將生活垃圾運到這里。自2012年3月建成運營至6月底,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發電量近1700萬千瓦時,上網電量近1200萬千瓦時。這個數據可以這樣理解,以襄陽生活垃圾焚燒廠為紐帶,每天有幾萬戶家庭的日常用電可以完全由城市居民丟棄的垃圾經焚燒后所產電能供給。此外,每10噸垃圾在焚燒之后還將產生2—3噸爐渣副產物,而這又自有其去處,可以提供給建材廠用來制造建筑材料。
從1998年承擔我國第一家千噸級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設計工作起,中國恩菲就將自身有色冶金工程設計優勢與垃圾焚燒發電所需技術相結合,逐漸形成了系列化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尤其在煙氣凈化、污水處理、灰渣處理和余熱發電方面擁有獨特優勢,以國家“863”項目和中冶集團重大科技專項為依托,持續進行技術研發。
目前,中國恩菲已設計垃圾焚燒發電廠20余座,其中規模超過千噸的15座,垃圾日處理能力總和超過24000噸,占當前全國在建和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能力總和的近三成,位居國內設計行業首位。2008年起,中國恩菲開始從事垃圾焚燒發電投資業務,至今已先后獲得四個垃圾焚燒發電BOT特許經營項目,每天總處理規模近6000噸,已躋身國內超大規模垃圾焚燒發電廠行列。
從“垃圾圍城”到“綠色城市”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填埋、焚燒、堆肥三種方式進行處理。長期以來,由于用地成本較低,技術要求不高,填埋法占比超過80%,湖北襄陽的生活垃圾也以填埋法處理為主。但是,隨著填埋場征地及運轉等運營成本飆升,襄陽現有垃圾填埋場已無法滿足持續增長的垃圾量。更為關鍵的是,填埋法對可持續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占地多、無害化程度低、易滋生細菌;垃圾發酵后排放溫室氣體、甚至有爆炸的危險;垃圾滲濾液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作為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生活垃圾的處理水平直接關系著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在地方發展進程中成為城市規劃所關注的重點問題。
而另外兩種生活垃圾處理方法當中,能將垃圾變成腐殖土狀有機肥料的高溫堆肥法雖可消除病原體,但含氯、苯等有害有機物及重金屬污染卻仍有待解決,當前技術水平之下,無害化不徹底導致此技術推廣尚需時日。而垃圾焚燒發電則以垃圾作為燃料發電或供熱,相比較而言無害化程度最高,處理最徹底,不僅能夠生產蒸汽、熱水和電能,還可回收鐵磁性金屬、爐渣等資源和副產品,進行循環利用。
為響應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產業化”號召,助力襄陽通過美化、凈化環境打造“綠色城市”,中國恩菲在2008年襄陽市將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列入未來12年城市規劃后僅4年,就通過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使規劃得以實現。
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完全建成后,垃圾總處理規模將達1200噸/日,項目的垃圾處理量不低于35萬噸/年,這完全能夠滿足襄陽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垃圾處理需求,可發電約1.3億千瓦時/年,上網電量約1.03億千瓦時/年。
“吃進垃圾吐出電”
每天,密封嚴密的垃圾清運車將壓縮后的垃圾運送到襄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卸料大廳,自動進入密閉的混凝土倉。然而垃圾運來以后并不馬上焚燒,是因為所處理的垃圾含水率較高,經過發酵這一干燥過程,將對焚燒效果起到很大優化作用。
水分被盡可能“榨干”之后,垃圾便會被送入高溫焚燒爐進行充分燃燒,產生的煙氣經過余熱鍋爐進行熱交換,其中高溫高壓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并入城市電網,發酵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收集后外排至污水處理系統,爐渣、沉積的爐灰等均在收集后外運進行二次利用,降溫后的煙氣進入脫酸反應塔,經過過濾除塵,凈化達標后送至高空排放。
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整個發電廠的運行全過程一目了然。技術人員通過自動化控制監測點的數據檢測,對每一個流程實時掌控,對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以確保設備良好運行,數據經得起環保標準檢驗。
或許,《襄陽晚報》的小記者們充滿童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感悟更能帶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太神奇了,臭哄哄的垃圾竟還有如此大的作用,‘大蜘蛛’一次能抓6噸垃圾,真厲害,也真辛苦!整個發電廠像一個魔術師,把垃圾廢物變成了寶貝。吃進垃圾吐出電!我們一定要減少生活中制造的垃圾量,做好分類,給‘大蜘蛛’減輕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