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根據由北京大學楊開忠教授為組長的研究小組所撰寫的《2010年中國省市區生態文明水平排名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通過對比觀察2007~2010這四年各省市區生態足跡的變動,可以發現全國平均生態足跡水平的變動是正向的,增加了1.09全球標準公頃。但具體落實到各省市來看,為什么各省市區的生態文明指數存在差異和變動?為什么不同省市區會落到不同的發展區域?
???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中重點選擇了10個省市區做簡要分析,對于各省市間生態文明指數的差異變動,和如何推進生態文明水平的提高給出了答案。
北京
2010年,北京萬元GDP能耗為0.49噸煤/萬元,接近美國2003年的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處于全國第一的位置,產業結構中三次產業比重也超過了75%,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二位,僅次于上海。自2008年奧運會以來,北京實施“綠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三個北京戰略,積極發展綠色產業,推動創新節能環保技術發展,培育市民綠色消費意識和行為,這些為北京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連續4年處于領軍位置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
2010年,上海萬元GDP能耗為0.65噸煤/萬元,排在全國第五的位置,產業結構中三次產業比重超過57%,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位。上海在2010年全國生態文明水平排名中名列第二,近4年,除了2008年以外,上海排名一直穩定在第二位,但與第一名北京在數值上差距較大,這與上海的產業結構中資源依賴性產業比重遠高于北京有直接的關系。
北京、上海作為我國最發達城市的代表,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隨著經濟發展而生態足跡降低的趨勢,體現了城市正在進入以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發展對于資源環境的依賴程度在逐步降低,符合我國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山西
盡管山西省連續4年在生態文明指數倒數第一、第二位徘徊,但是從發展模式來看,山西是近年唯一一個隨著經濟發展高于全國水平而生態足跡卻在持續減少的省。山西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大省,2010年,二次產業比重約為57%,萬元GDP能耗為1.83噸煤/萬元,處在全國倒數第三的位置,但隨著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山西在能耗水平上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天津
在2010年排名中,天津位次比2009年提高了一位,然而對比2007~2009年各省市區經濟發展與生態足跡變動情況,我們發現天津從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而生態足跡減少的最優方式,變為隨著經濟增長生態足跡也增長的發展方式,比較天津2009年和2010年的生態足跡變化,2009年天津的生態足跡是負增長,而2010年天津生態足跡增加了0.49全球公頃,這主要是由于天津的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近年天津通過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已成為我國新的重要區域增長極,加之天津傳統就是我國重要的石油開采與加工基地,它在全國所承擔的這些職能,必然需要它面向全國加大生產服務力度。但是在資源能源消費大量增加的情況下,從天津總排名仍上升一位來看,天津的生態文明建設還是處于全國的前列水平,下一步就是如何協調實現在高速發展下減少對資源環境的沖擊。
貴州
貴州省連續4年生態文明指數排名為倒數第三位,這并不表明貴州省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沒有進步,從圖6可以看到,貴州處于區域3的位置,隨著經濟的增加,生態足跡也在增加,我國大多數省市區亦在這一區域內。貴州省經濟保持著極高速的增長,但是其經濟總量仍偏低,人均GDP更是處在全國最末位,且2010年貴州萬元GDP能耗高達1.78噸煤/萬元,僅低于寧夏、青海和山西,為全國倒數第四位,由于生態文明指數是個綜合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消耗的指標,因此,貴州省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應更加重視通過技術管理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廣西
廣西省2010年萬元GDP能耗只有0.83噸煤/萬元,排名全國第20位,說明能源利用效率并不差。而且生態文明指數達到114.49,排名全國第九,也算是中高水平。但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廣西省人均生態足跡增長率(/中國平均) 1.18,排名全國第七。人均GDP增長率(/中國平均)1.22,全國排名第十六。兩個指標的增長率均居于全國中上水平。這說明廣西的發展軌跡仍然改進的空間。廣西省三次產業比重為17.5:47.1:35.4,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廣西省的發展方式。因此需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重慶
重慶市屬于典型的高GDP增速、高生態足跡增速的省市。2007~2010年,重慶市人均生態足跡增長率(/中國平均) 1.56,排名全國第四。人均GDP增長率(/中國平均)1.66,全國排名第二。雖然重慶市的生態文明指數為114.04,位于全國第十一位,但其萬元GDP能耗達到0.99噸煤/萬元,三次產業比重為8.6:55:36.4,亟待產業優化升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山東
山東省人均生態足跡增長率(/中國平均)1.09,排名全國第1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人均GDP增長率(/中國平均)卻僅為0.98,全國排名第23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山東省雖然GDP基數大,但GDP增速偏低而生態足跡增速較高的現狀仍需得到重視。2010年,山東省三次產業比重達到9.2:54.2:36.6,而其中工業增加值能耗位列全國第三位。可見,對于二次產業的依賴是造成山東省生態環境現狀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產業結構的道路仍然不能動搖。
新疆
新疆省人均生態足跡增長率(/中國平均)1.54,排名全國第5,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人均GDP增長率(/中國平均)卻僅為0.97,全國排名第二十四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新疆2010年的生態文明指數僅為58.55,排名全國第二十七位。縱然政治、民族等諸多原因影響了新疆的GDP增長,其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水平低下的事實仍不容忽視。新疆2010年三次產業比重為19.8:47.7:32.5,萬元GDP能耗高達1.52噸煤/萬元,高居全國第五位,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青海
2007~2010年,青海省人均生態足跡增長率(/中國平均) 0.80,排名全國第十四,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GDP增長率(/中國平均)為1.35,全國排名第九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以看到,青海省在朝著低資源消耗、高經濟增長的方向發展。然而2010年,青海省生態文明指數僅為82.40,全國排名第22位,其三次產業比重為10:55.1:34.9,萬元GDP能耗高達1.9噸煤/萬元,位居全國第二,可見,青海省仍然任重道遠,堅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