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摘要:由北京大學楊開忠教授為組長的研究小組,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為依托,自2008年推出我國首部省市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排名研究報告。2009年研究小組在2008年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文明指數”(ECI)的概念,并發布了當年我國省市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排名報告。在完善以往研究方法和數據的基礎上,本文發布了2010年我國省市區生態文明水平排名。
自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我國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經歷了五年的時間,這也是我國“十一五”發展的五年?!笆晃濉笔俏覈尕瀼芈鋵嵖茖W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五年,節能減排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發展戰略。2010年是檢驗我國節能減排戰略目標是否達標的關鍵年度,“十一五”期間,資源消耗、環境保護首次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各地區、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更是作為“十一五”期間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對全國各省市區的發展方式轉型,生態文明建設起到約束和引導作用。本次省市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排名報告就是對我國提出生態文明建設5年以來,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態勢以及各省市區在“十一五”期間的生態文明水平變動的原因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2010年中國各省市區生態文明指數排名
生態足跡越大,代表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越大。研究組通過計算得出2010年中國省市區人均生態足跡的大小,從大到小排序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到,2010年全國平均的生態足跡是每人6.61全球公頃。各省市區的生態足跡大小差異極大。生態足跡最大的省份是內蒙古,達到了17.64全球公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6倍。排名在第二、第三的省份是寧夏和山西,都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左右。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和北京等市,生態足跡卻不是最大的,只排在全國省份的中上游。另外,數據顯示,廣西、江西、四川、湖南等省的生態足跡排在全國的最低水平。
在生態足跡計算的基礎上,根據生態文明指數(ECI)計算公式:
得出2010年我國各省市區的生態文明指數排名如下(圖2)。
從排名中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東繼續位列前三,相對于全國水平分別為253.32、181.46、174.94。而寧夏、山西、貴州則依舊排在最后三位,生態文明指數僅為39.86、47.80和52.36??紤]到30個省市區生態文明指數的標準差為47.21,這里以50為一個標準差區間將全國省市區簡單劃分為四組:
高水平組(ECI高于150):排序中有7個省份居于此水平,依次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天津、福建。這些省市全部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體現出沿海發達省市由于其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管理水平較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也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北京在這一小組里十分突出,2010年的生態文明指數大于200,其在生態利用效率和污染處理效度方面都有突出表現,充分顯示出北京在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中高水平組(ECI介于100與150):排序中共有8個省份在此區間,其中絕大多數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包括湖南、廣西、江西、重慶、四川、湖北、河南和山東,僅有山東屬于東部沿海省份,這與山東省二次產業占主導的產業結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有直接關系。但同時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這些省市仍處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中高水平組。
中低水平組(ECI介于50與100):排序中共有13個省份在此水平之間,包括東部沿海省份的海南、河北、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也包括中西部省份的陜西、安徽、內蒙古、新疆等。這些省市區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是二次產業比重基本都超過了50%,從萬元GDP能耗水平來看,除海南、安徽、陜西以外,能源利用效率也在全國中下游水平??傮w來看這些省份的生態文明水平在全國處于中低水平。
低水平組(低于50):在排序中只有兩個省區處在50以下,處于全國所有省份中最低的水平,分別是山西和寧夏。這與二者能源利用效率處在全國下游水平有密切關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山西排名仍處于倒數第二位,但是山西的生態足跡卻出現了負增長,表明其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要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