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由北京大學楊開忠教授為組長的研究小組所撰寫的《2010年中國省市區生態文明水平排名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出各省市在“十一五”期間通過節能減排和產業調整,提高了資源環境利用效率,降低了單位發展對資源環境的沖擊。
?? 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的相互關系一直是我國的重大課題之一。怎樣的發展方式才能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又盡可能降低對資源環境的沖擊?理想的區域發展模式是在人均GDP提高的同時,生態足跡呈現負增長,或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增長。通過對比觀察2007~2010這四年各省市區生態足跡的變動,可以發現全國平均生態足跡水平的變動是正向的,增加了1.09全球標準公頃。值得注意的是,有三個省市的生態足跡出現了負增長,分別是上海、北京、山西,另外湖南的增長也相對緩慢。
通過計算各省市區2000、2005、2007~2010年數據,得到各省市區單位GDP足跡及其變化情況。不難看出,各省市區的單位GDP足跡逐年降低。這顯示我國資源環境的利用效率正在有效提高,節能減排的工作已然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市區的ECI差異總體也在呈擴大趨勢。究其原因,盡管各省市區在近年的生態文明建設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生態文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各省市區發展所處的階段并不十分一致,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不一樣,本身的管理和技術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就必然帶來在總體生態文明水平上升的同時,各省市區之間的水平差異擴大,當各省市區發展水平逐步趨于接近的時候,它們之間的生態文明水平則有望會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