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不容易
10月26日,是東京都臺東區淺草寺地區固定的可再使用廢棄物垃圾的回收日。清晨,只見一個個家庭主婦推門而出,把一袋袋事先分裝好的生活垃圾,分別投置于標志明顯的裝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瓶、電池、廢金屬和廢報紙雜志的箱子中。隨后,臺東區指定的回收公司的車輛便相繼而至,按廢棄物的再生去向,將垃圾分別運向各自的再生工廠或處理場。
在許多外國游客看來,日本很多地方“一塵不染,一紙不揚,一物不棄”。但如果時光倒流到上世紀60年代,相伴經濟高速增長而來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拋棄,也讓日本列島在“垃圾時代”掙扎過。據日本官方統計,1965年日本平均每日每人“產出”0.7公斤垃圾。激增的垃圾攻城略地,使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填埋場和焚燒爐無法消化。1972年,在東京還爆發過不流血的“垃圾戰爭”,一些反對新建垃圾處理場的民眾“視死如歸”,用身體阻攔垃圾車進入自己生活的社區。到了2000年,日本每人每日平均產出的垃圾量達1.1公斤,日本政府對癥下藥,以法律形式開始施行解決垃圾困局的“3R原則”(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
和日本一樣,美國、西歐國家都嚴格“貫徹”生活垃圾分類、再回收利用的理念。在美國,有人講笑話說,好萊塢電影里經常有人從高樓上跳下來,如果劇情設計不想讓他死,肯定會讓他跳到裝有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但真正做到垃圾分類和回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據統計,日本有60%的大件廢棄家電不能被依法回收。有些日本家庭接受不了“扔垃圾還要花錢”,索性將舊家電給街頭的流浪漢,或深夜開車將不要的家電放在家電超市門口,等著零售商把舊家電運往回收工廠。
法國平均每人日產1.5公斤垃圾,為減少垃圾,法國環保大會提出了三大方針:控制食品、辦公用品等資源浪費;推動垃圾變肥料的處理方式;重視垃圾分類。法國人家里的垃圾箱由市政府統一發放,每套包括可回收、不可回收和玻璃制品三種箱型,并依據住戶數量及放置空間決定大小。在法國,扔大件垃圾要事先告知回收部門,并在指定的時間段將物品放到樓前的街道上。盡管這項服務對居民是免費的,但還是有人胡亂丟棄。住在鄉下的法國人會覺得扔垃圾要麻煩一些,在一些小鎮,垃圾車可能一周只來一次。錯過了這趟車,就只能自己開車送到垃圾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