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姚潤豐)記者近日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獲悉,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把治污和環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目前輸水干線水質得到持續改善。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按照工程規劃,總投資320億元的44%被用于治污工程建設,在向天津、山東正式通水時,干線水質要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的目標。但隨著我國東南部地區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京杭運河水上運輸日趨繁忙,很多湖泊被污染,運河水上交通運輸所產生的油廢水、生活污水、垃圾及糞便等污染物直排現象依然存在,東線水質距離“清水走廊”的目標有很大差距。
為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近年來,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及江蘇、山東省大力加強治污工程建設,通過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和治污技術改造力度等六大措施,江蘇省提高蘇北地區化工行業準入門檻,并將新建項目安排到工業區,集中處理污染物,同時加快治理老項目,逐步實施搬遷。山東省對于環境容量飽和的區域,禁止新增排污總量的項目建設,嚴格控制新上造紙、化工、釀造等重污染行業項目。
目前,東線治污效果逐步顯現,沿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2006年較規劃前COD、氨氮濃度均削減了80%以上,在此基礎上,2008年較2006年COD和氨氮的入河量又削減了52.7%和74.2%,污染物排放總量基本達到或接近目標控制總量,輸水干線沿線水質和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2010年二季度,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中,達標斷面23個,達標率為66%。其中,江蘇省境內輸水干線水質已基本達到Ⅲ類;山東省境內輸水干線水質接近50%達到Ⅲ類。
在中線水源保護方面,《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已完成近期投資的61%,已建在建水污染防治項目49項,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967平方公里。據悉,為實現水源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國家對水源區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實現了生態補償,正編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目前,丹江口水庫水質為地表水Ⅱ類,總體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