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總投資4.8億元的一個大型人工阻沙生態屏障項目日前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啟動實施,它將以上百萬畝林帶來遏制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的“握手”之勢。
由于氣候干燥、大風肆虐、人類活動等影響,橫貫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梭梭林等植被面積持續減少,黃沙以每年15米至20米的速度南侵、向騰格里沙漠靠攏,使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形成3處明顯的“握手”地帶。
據了解,此次啟動實施的大型人工阻沙生態屏障工程——巴丹吉林沙漠綜合治理項目位于“握手”尤為明顯的雅布賴山一帶。這項工程主要采取生物固沙與工程固沙相結合的措施,在兩大沙漠之間封沙育林96萬畝、人工造林40萬畝、機械壓沙12萬畝,最終將以封沙育林帶、人工生態綠洲帶阻斷兩大沙漠“握手”,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面積為4.43萬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國第三大沙漠,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端的阿拉善盟境內,面積為4.27萬平方公里的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大部分布在阿拉善盟境內,一部分在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
內蒙古林業廳2002年根據衛星監測結果結合地面調查繪制的《內蒙古自治區沙漠化土地現狀圖》顯示,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里沙漠呈“握手”之勢。專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在強北風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的流動沙丘南侵所致。
同時,人為的濫采濫牧和連年的氣候干旱,使兩大沙漠之間的地域植被遭到破壞,是兩“握手”的另一主因。50年前,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曾分布有40多萬公頃梭梭林,現在只剩下20多萬公頃,由于缺少了植物的阻擋,南下的流動沙丘暢通無阻。
兩大沙漠的“握手”,目前的主要后果是影響它們之間數千牧民的生產生活。為此,近年來在國家財政支持下,阿拉善盟相繼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天然草場保護工程、生態移民工程等項目,采取網格化固定沙丘、飛播種草、植樹造林等措施,利用植被封鎖沙漠邊緣,已經對沙漠的推移起到不小的遏制作用。 (記者賈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