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最近有點“閑”:繼攜妻帶子來上海觀看F1大獎賽外,日前又出現在上海。上海是楊元慶本次市場考察的第三站,之前,他分別去了昆明和武漢。
前幾個月從競爭對手戴爾挖來的多位高管充實隊伍后,聯想國際化人才隊伍似乎可以讓楊元慶暫時放心了。而第二季度IDC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調查,聯想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又有新的提升,這些好的跡象讓楊元慶有心情“四處看看”。
下午2點整,楊元慶率領聯想集團副總裁李嵐、中國區總裁陳紹鵬等一干聯想高管出現在上海的媒體溝通會上,應對公眾的集體發問。
“價格戰,我們不懼怕也不挑起”
東方早報:聽聯想的員工講,您這次來上海心情很不錯,是不是聯想一年的國際化給了您更多的自信?
楊元慶: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可以和大家用中文溝通,這是給我自信最大的地方。你要知道,實際上我現在大多數時間都在聽英文、講英文。對我來說,雖然現在比一年多以前好多了,但是英文要更費精力,聽一天英文、講一天英文耗費的精力,是我們現在這樣耗費精力的三到四倍。我們現在國際上的會議天天都用英文。東方早報:現在像英特爾這類的高科技企業也淪為制造企業了,整個IT行業現在看起來更像制造行業,您同意這種看法嗎?
楊元慶:我也不認同你所講的IT企業現在就是生產產品的了。我們仍然認為IT行業還有很多創新的空間,所以這也是聯想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創新型企業的原因,我們還會大力的投資在創新方面,我們還是要用自己創新性的技術和產品,來區隔我們的競爭對手,這是我們的競爭戰略。東方早報:現在PC行業利潤很薄,像戴爾這類的企業一直都把競爭力押在產品價格上,這對聯想有沒有壓力?
楊元慶:我們不怕價格競爭,因為我們是更有效率的企業,我們是業務模式更有優勢的企業。另一方面,我們并不喜歡我們的競爭僅僅在價格上,我們是希望通過自己創新,通過技術性的區隔,使得我們不同于我們的競爭對手。
東方早報:您說聯想不怕價格戰,但是目前一個現實是,電腦的價格戰不斷上演,這種狀況對聯想的利潤有沒有影響?
楊元慶:你不要輕信競爭對手所有的價格戰,往往他們所謂的降價,只不過是把上游供應商降價的部分,體現在他們新的定價策略上,所以我們不炒作價格戰,不炒作降價,這是行業中太司空見慣的事情。
我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的競爭對手,要比拼降價的話,我們比他們更有降價的空間。我們今年3月份做了一次機構重組的工作,預計每年可以省下2.5億美元的開銷,差不多就是兩個百分點,如果要打價格戰的話,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半拉出來應付可能遇到的競爭,另外一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地改善我們的利潤。
而且即使這樣,我們今年聯想全球費用率的水平,跟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比起來還是高的。當然高是不好的,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們有更大改善的空間,我們就會有更大應對價格戰的空間,所以我們并不懼怕價格戰,但是我們絕不挑起價格戰。
“聯想已是地道的跨國公司”
東方早報:您認為聯想現在是一家真正國際化的公司了嗎?
楊元慶:我認為我們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我們現在在66個國家有我們的辦公室,沒有辦公室的,我們也通過代理在做業務。我們的研發中心在日本、在美國、在中國都有;我們在匈牙利、在捷克、在美國都有生產基地,難道這還不是地道的國際化公司嗎?
我們的管理團隊更加國際化,不僅僅有中國人、美國人、還有印度人、澳大利亞人和荷蘭人;我們的董事會12名成員中,有5名美國人、3名香港人和4名中國大陸人,難道這些還不夠國際化嗎?我們是徹頭徹尾的國際化公司。
當然我覺得我們現在還不能說是非常成功的國際化公司,這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我想當我們回到聯想收購IBM前的盈利水平,這時候我們就是一家成功的國際化公司,而且是源自于中國的國際化公司。
東方早報:聯想在中國業務做得很好,但是在其他海外市場業績都不怎么突出,下一步如何在其他海外市場盡心業務拓展?
楊元慶:的確,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份額很小,大概只有在印度份額達到了兩位數,其他市場都是一位數,但那也意味著這些都是我們增長的空間。
所有的市場我們都想要,當然了飯得一口一口地吃,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會先向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投入,然后再到發達國家找一些試點,比如說我們現在在歐洲就選擇了德國,在美國我們也準備在近期開展,在東南亞我們也會很快地開展我們更多的業務。
“本行業的人才更好”
東方早報:聯想前段時間從競爭對手挖了多位高管加盟,這是不是意味著聯想未來的國際化人才策略就是空降高管?
楊元慶:我們指導思想是希望在這個行業中建立最強有力的管理團隊,我們希望吸引這個行業中最優秀的人才。而且我們覺得在這個行業的人才上手起來更快,因為我們的行業和其他的行業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這個行業利潤率最低,競爭最激烈,變化最快。
其他行業的人到我們這個行業,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所以我們覺得本行業的人才更加好,尤其對于那些成功的高管,他們必然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帶到我們的企業里來,而且通過這些人到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以后,他們對聯想的價值和作用都是重大的,也得到了我們團隊的認可。(記者 周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