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05年,中國石化先后成功私有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氣、揚子石化、齊魯石化4家A股上市公司后,市場的熱情空前高漲,令這家“石油巨頭”陷入欲進不能,欲退不甘的尷尬境地。
澄清公告泄密“新思路”
自去年動用近百億資金,成功回購注銷四家上市公司后,中國石化的私有化進程似乎一夜間進入靜默期。但是,由于存在巨大的獲利可能,市場并沒有放過一絲與之有關的消息。
上周,某媒體一篇關于“武漢石油將公布北京盛達豐房地產公司借殼重組”的報道在市場引起強烈反應,在兩天的時間里,相關公司——武漢石油股價上漲近10%。不得已,中國石化正式刊登公告,否認上述消息。
但業內人士指出,通過這一事件可以看出,中國石化已經轉變私有化思路,由過去單純回購注銷子上市公司,變為“賣殼重組”方式。
私有化的利益驅動
長江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卞曙光認為,中國石化私有化旗下子上市公司已是計劃之中的事情,至于何時實施、采取何種方式都只是策略性問題。
卞曙光指出,中國石化如此執著于私有化,除因為要履行當初上市時為避免同業競爭而將對下屬上市公司進行資源整合的承諾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通過理順各子公司間上、中、下游產業鏈關系,可以大幅減少關聯交易及管理成本,進而提高整個集團的盈利水平。
“中國石化的私有化有其內在的利益驅動。”資深市場人士張紅記也贊同卞曙光的看法。他認為,隨著市場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預期的越來越強,煉油公司煉油毛利將有明顯提升,收購后將有利于中國石化煉油業務綜合毛利率的提高。
面臨兩難抉擇
然而市場是不會放過任何逐利機會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石化的私有化代價正變得愈來愈高昂。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石化去年私有化四家A股上市公司的代價并不“低廉”。當時,這4家公司的回購價格分別較前一天市場價溢價24.45%、26.24%、 13.17%、16.91%,總共耗費資金高達143億元。
目前,剩下的5家回購目標泰山石油、武漢石油、石煉化、上海石化、儀征化纖均已較去年低點上漲1倍以上。
以此次傳聞中的主角——武漢石油為例,在母公司回購和證券市場回暖雙重利多的作用下,其股價已從去年的4.23元低點,漲至目前的9.67元,股價一年翻了一倍有余。這意味著,回購同樣的資產,中國石化要比一年前拿出更多的資金。
然而,這種代價即使對中國石化般財大氣粗的“石油大亨”而言,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將采取多種方式
“盛達豐房地產公司借殼重組的傳聞盡管未必成真,但至少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石化策略的轉變。”張紅記認為。
事實上,中國石化也早已意識到單純的現金回購“太沒技術含量”。今年3月5日,中國石化副董事長王基銘明確表示,未來私有化將采用多種資本市場慣用的方法,如換股、資產置換、要約收購等,涉及A+H股及股權復雜的公司私有化方案正在與監管部門溝通。
“在我看來,澄清‘武漢石油重組’事件更像是私有化方式創新的一次預演,是對市場反應的一種試探,更精彩的還在后面。”張紅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