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貴、藥價高;小病干熬、大病等死”,這已經成為當今人民群眾議論最多、意見最多的話題之一。有人因此“順理成章”地將制藥企業視為矛盾的根源,并因此推定制藥行業為“暴利”行業。然而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內制藥企業成本上揚,目前已經走向微利。
“如今我們制藥企業就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老百姓把看病貴、看病難的賬都算到我們身上,這不公平。”一家國有大型制藥企業的老總抱怨說,“實際上近年來國內制藥企業利潤是在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出現了虧損。”
山東新華醫藥有限公司負責人證實了這種說法。2004年,這家藥廠出現了建廠幾十年來的第一次虧損;2005年,制劑銷售利潤比上年又減少了900余萬元;2006年上半年,制劑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又下滑了五個百分點。同樣出現利潤下滑的還有華北藥業、石家莊藥業等企業。
一位業內人士說,“目前國內制藥企業已經普遍走向微利。”
來自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04年,中國制藥工業利潤率比全國工業平均利潤率低26.24個百分點,135家國內重點制藥企業共獲利潤69億元,同比下降11.5%;2005年,144家重點制藥企業有25家虧損,虧損面為17%。另據有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化學制劑工業虧損面達到40.4%。
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俞觀文分析了制藥企業利潤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原材料漲價,煤、電、水、石油、糧食、石化產品等制藥必需的原材料,近年來價格每年都在上漲;其次是藥品質量要求提高,比如新的藥典對藥物的殘留溶媒、溶解度的標準,都比以前提高很多,為保證達到質量標準,需要增加必要的成本;第三是環保成本上揚,制藥業是中國六個重污染行業之一,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比如海正藥業每年20億元的銷售額,環保費用就要占到2500萬元,盡管如此也沒有完全達標。
此外,藥品降價也是制藥企業利潤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自1997年10月國家對抗生素以及生物制品調整價格至今,國家已經累計18次對各類藥品實施降價,涉及種類上千種,降價幅度在5%至30%間不等。而降價的主要壓力大多推到企業身上。華北制藥集團的一位職員形象地說,如今降價藥品的價格已經是“一瓶大輸液1.5元,而一瓶礦泉水三元;一支青霉素0.35元,而一支冰棍兩元”。
|